从83.68%到94.77%:数字背后的
五把民意“金钥匙”
——揭秘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报告赞成率屡创历史新高
2018-03-20 20:29:44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李阳 乔文心
 

94.77%!  

3月20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赞成率再创新高,实现历史性突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从83.68%的赞成率逐年上升,这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法院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的司法,必然赢得人民真喝彩。  

发自内心的赞许,来自于人民法院对公平正义的捍卫和担当——  

公平正义是老百姓对司法的最大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不断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纠正了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指导意见,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惩腐肃贪,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随着对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白恩培案中首次依法适用终身监禁,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机关捍卫司法正义的勇气和行动力。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来自于司法护佑。过去五年,人民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徐玉玉被诈骗等案件1.1万件;出台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司法解释,严惩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信息等犯罪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审结传销、非法经营等经济犯罪案件28.2万件;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为人民群众带来有温度的正义。  

发自内心的赞许,来自于人民法院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就是要敢于向问题开刀,啃硬骨头、过深水区。  

过去五年,人民法院站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潮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以司法责任制为基础的四项改革全面推开。全国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员额法官,实现85%以上法院人员向办案一线集中。全国法院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裁判文书的案件数占案件总数的98%以上,“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正在成为现实。  

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精准发力。  

全国法院试行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法庭调查三项规程;推进庭审实质化,完善侦查人员、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机制。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正的铜墙铁壁。  

最高法院六个巡回法庭覆盖六大区域,全面推行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度分离的司法管辖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一幅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改革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发自内心的赞许,来自于人民法院“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的承诺和底气——  

司法关乎国家,也关乎每一个个体。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人民法院不变的精神底色。  

群众最不满意哪里,人民法院就从哪里改起。  

针对立案难,人民法院变“立案审查”为“立案登记”,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立案率达95%,“立案难”彻底称为历史。  

随着预约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等多项便民举措在越来越多法院的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诉讼服务机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的密集出台,人民法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公正和效率的平衡。  

针对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打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224.6万件、执结2100万件,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2.4%、74.4%和161.4%。  

从制定关于劳动争议、食品药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司法解释,到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从惩治涉医犯罪、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妥善审理征地补偿案件……一个个民生“小”坐标中,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分享到了改革的红利。  

发自内心的赞许,来自于人民法院“敞开大门”接受监督的智慧和自信——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是人民法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五年来,人民法院开通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正义随手可查。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64.6万件,观看量48.5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  

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尽可能的置于“阳光”之下,是赢得群众信任最好的方法。全国3525个法院和10759个人民法庭全部接入专网,实现“一张网”办公办案,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手握鼠标“打官司”让诉讼成为网上购物一般的轻松体验。五年来,审判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管理自动化的“智慧法院”已初具雏形,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实时汇集全国法院审判执行数据信息,为法官和群众提供智能服务,实现司法服务与群众“零距离”。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正在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司法、理解司法、信任司法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法院工作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发自内心的赞许,来自于人民法院铁腕反腐的决心和勇毅——  

在人民群众眼中,司法的公信力不仅来源于公正的审判,也和法院干警形象共存相依。

五年来,人民法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人民群众通过这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切实体会到了清明而公正的法治环境。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广大干警不辞辛劳,无私奉献,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共有1777个集体、2739名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奖励;85名法官积劳成疾或遭受暴力伤害因公牺牲,他们捍卫法律尊严,守护社会安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奋进的长歌。  

公生明,廉生威。要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离不开司法机关的内省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年来,各级法院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干警1011人,对1762名履职不力的法院领导干部严肃问责。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53人,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3338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1人。  

对司法腐败毒瘤的坚决铲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法院铁腕反腐、不讳疾忌医的坚强决心。  

时代赋予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人民寄予的期望殷切而厚重。新时代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逐梦的法治人将继续保持奋斗者的姿态,不断回答新课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夯实法治之基,凝聚磅礴之力。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