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院:精准发力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2020-05-07 16:19:3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余建华 钟法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蓝海,在此过程中,司法如何回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如何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5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斯金锦发布了杭州全市法院服务保障数字经济相关举措,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督员,以及杭州市发改委、经信局、数字资源局的相关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杭州设立了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知产法庭,审理了大量涉数字经济新类型案件,互联网司法走在全国前列。司法实践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事物、新问题,亟待司法的回应。

  4月14日,杭州中院制定《关于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数字产业化,主要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并保障竞争、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合理界定平台责任等角度着手,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新蓝海”,深化创新驱动,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力。围绕产业数字化,从促进融合共享出发,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推进数字金融法治化建设,精准打击数字经济犯罪,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凝聚强大支撑力。

  围绕城市数字化,一方面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保障“城市大脑”在各领域的全面推进;另一方面,从法院自身角度推动完善数字经济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探索涉虚拟财产与数字资产的保全与执行,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与社会信息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推进“平台+智能”建设,着力打造数字时代司法智能化建设新高地。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杭州中院建立了“1+3”工作机制,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府院联动机制、调研走访机制和案例研判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府院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与市经信委、发改委、数据资源局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加强前瞻性研判,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帮助查堵漏洞,防范风险。

  二是调研走访机制,深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工作,重点围绕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形势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实地走访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律师协会,听取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司法需求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制定行之有效的司法服务举措,进一步拓展司法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是案例研判机制,建立数字经济案件报送研判机制,梳理裁判规则,完善数字经济典型司法案例研究制度。探索司法大数据应用,运用互联网发展司法指数,全面透视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与挑战。推进互联网法治研究院建设,加强与数字经济研究机构的联系,凝聚各方共识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共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新生态。

  当天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杭州法院司法保障数字经济十大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