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杭州:数字赋能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2020-11-03 11:01:2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韩绪光
 

  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正日益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这“三个转向”,对社会治理智能化提出了新要求。

  杭州作为数字政府转型的先行者,在智能化治理方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模式。“城市大脑”是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概念,它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新探索;“流动小摊贩怎么治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怎样?”这些城市治理中的绣花难题,在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的“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这个“小脑”,都能找到答案;如何高效化解社会矛盾?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即可实现全流程纠纷调解。9月下旬,“大国小鲜 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调研团一行走进杭州,探访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新思路。

  “城市大脑”助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拥堵排名从全国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区停车实现“无杆停车场”、酒店30秒可办理入住、公园20秒即完成入园……在浙江杭州,这简单的一串数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建设。

  2016年4月,杭州率先提出“城市大脑”建设,并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2018年底,杭州“城市大脑”开始从“治堵”向“治城”迈进。2019年7月,杭州“城市大脑”发布了舒心就医、欢快旅游、便捷泊车、街区治理等重点应用场景和便民服务内容。2019年12月,杭州“城市大脑”发布了中枢系统3.0和一系列便民惠民应用场景,正式提出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目前,围绕解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就诊停车需求每天超过10000辆,在高峰时段,车辆最长入院等候时间近4个半小时。该医院借力杭州“城市大脑”,把运算数据转换为可识别路线,引导就诊车辆快速到达周边停车场,将平均停车时间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如今,杭州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的城市、第一个利用“延误指数”作为治堵目标的城市、第一个实现“入园入住,无需排队”的城市、第一个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的城市。这些第一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也是大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直观体现。

  精准智控 构建街道辖区平安防控圈

  基层治理难,难在事务千头万绪,工作内容繁琐。从智慧消防到垃圾分类,从帮助寻找走失人员,到规范管理小区流动商贩……在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处处皆有“宁聚蓝”这个“小脑”数字赋能、精准智控的身影。

  据悉,“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核心,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虚拟现实等技术,汇聚物联感知、空间地理信息、业务应用等数据,分为应急指挥、智慧治理、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小区、智慧城管、民生服务等七大模块,实现一张地图全局掌控、一个平台多方协同,能满足基层社会治理28个场景需要。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做好城市管理,就要进一步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于是,我们下定决心让科技助力,打造‘宁聚蓝’平台,用智慧系统助力日常工作。”宁围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国军表示。

  据介绍,该平台对上打通区基层治理四平台、平安村社、交通小脑、智慧城管、智慧消防、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8个区级平台。对下,通过融合智安小区及辖内监控设备、消防物联设备等各类智能“触角”,打破传统信息孤岛,实现了社会治理全要素集聚,构建街道辖区动静结合的平安防控圈。

  例如针对违章停车、出店经营、流动摊贩等城市管理的痛点,“宁聚蓝”智慧治理平台改变了以往人工发现和处置的方式,通过前端智能感知报警,平台自动流转,实现“以机代人”,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一旦违停区域有车辆进入,前端自动感知并联动现场喇叭远程喊话,提醒车主及时驶离。

  自8月试运行以来,依靠智能感知设备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发现并处置的事件数呈上升趋势,日均46件,占日总事件数约30%;处置力量减少近50%,一线执法时长缩减65%。平安、消防、城管、河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探索了“感知”+“智能”+“治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码解纠纷(诉讼)” 赋能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传统的调解工作都是以当面调解为主、电话调解为辅,如果纠纷一方在外地或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不能到现场,就无法进行调解,时间一久,会出现调解反复等问题,不利于工作的推进。

  针对这些问题,杭州高新区(滨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出“一码解纠纷(诉讼)”平台,打造起“诉源治理”的滨江新模式。用户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动动指尖,即可实现全流程纠纷调解。

  据了解,“一码解纠纷(诉讼)”平台,在纠纷解决领域创造性地引入“健康绿码”概念,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设置不同颜色的纠纷专属“调解码”。该平台将“黄、橙、蓝、红、绿”五色“调解码”分别对应诉前引调、纠纷调解、纠纷转诉讼等环节,贯穿全过程。黄码对应初次受理阶段,橙码对应二次流转调解阶段,蓝码对应法院登记引调阶段,红码对应调解失败,可在线申请法院立案,绿码表示调解成功。

  据此,该平台打通了与矛调中心、法院诉服中心之间的渠道,形成了以法院诉服中心为核心、前端诉调案件化解、后端在线司法确认、诉讼立案并举的纠纷治理闭环,推动多数纠纷以非诉讼方式及时就地解决、少量纠纷通过诉讼程序化解,有效减少诉讼增量,提升诉源治理水平。目前,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率、分流至矛调中心比率、法院诉前委派调解率分别为61.29%、88.17%、6.61%。该平台自6月初试点截至9月24日,已分流诉前调案件906件,成功调解200件。

  此外,该平台依托司法信用画像功能,自动收集分析纠纷当事人的解纷习惯、参加调解情况以及调解协议履行情况等关键信息,生成信用画像,助力形成纠纷化解领域的守信重诺氛围,并通过个案示范带动批量纠纷的解决,“成功一个,解决一批”,为基层调解工作持续赋能。


 

 

 
责任编辑:刘泽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