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之内有阳光 济南市看守所——一所特殊的学校
2012-09-07 09:46:51 | 来源:国际在线 | 作者:李瑛
  一堵高墙,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一扇铁门,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一副手铐,没有了自由。监狱、看守所,犯人,在押人员,每每看到这样的字眼,联想到的都是一个悲惨黯淡的世界,充满了悲苦和绝望,没有阳光,没有爱,找不到温暖,看不到生命的意义。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一个如此陌生的世界,如果不曾深入了解过,恐怕永远都是这样的印象。然而,当记者今天走进济南市看守所,发现之前所有的印象,竟然完全颠覆,生活在这里的在押人员,虽然失去了自由,但他们的生命,并没有从此而失去了所有的温暖,高墙之内,依然有阳光。

  在这里,在押人员被当做是朋友

  在这里,他们依然有人权,依然被尊重,虽然他们涉嫌犯罪,但他们并没有被抛弃,看守所的民警,给了他们改邪归正、重新生活的勇气。

  在押人员孙某,以涉嫌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被关押在这里,面对记者很平静,也非常有礼貌。他告诉记者,因为失恋,他在酒后杀死了相处八年的女朋友,属于过失犯罪,他从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一死了之,办案民警一次又一次的找他谈心,给他讲道理,开导他正确面对现实,教育他是男人就应该有担当。民警没有把他当成罪人,而是当成朋友,还从生活上照顾他,让他重新找到了活下来的勇气。

  谈及这半年的感受,他真诚地对记者说:“看守所不像电视里和你们想象的那样,这里没有黑暗,没有欺压,更像个学校。”

  我已经很难从他的语言和表情里看出他曾经是个杀人犯,我相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人性的良善占了上风,良知已经回归。

  以监所人权保障为重点 推进人性化管理

  据介绍,济南市看守所在坚持执法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以监所人权保障为重点,全力推进人性化管理,严格落实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告知、法律援助和约见驻所检察官等制度,切实保障其辩护、上诉、申诉、举报、控告等合法权益。尊重在押人员的人格尊严和和人身权利,杜绝侮辱、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

  济南市看守所加强在押人员生活权益保障,为了保证在押人员饮食安全,邀请卫生防疫站和食品检疫所对在押人员伙房进行卫生监测,给每一名炊事人员进行体检办理健康证。看守所根据季节变化和在押人员不同特点,注重饭菜花样翻新、营养搭配。

  走进在押人员伙房,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十几桶土豆炖肉及一屉屉散发着浓郁麦香味的馒头引得人肚子开始咕咕叫,很多人大呼“好饿……”

  加强在押人员医疗卫生保障

  为保障在押人员的医疗卫生权益,2010年7月,济南市公安局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了济南市育仁医院(济南市看守所监管医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押人员因患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医治水平较低而导致死亡问题的发生。

  在育仁医院,记者不仅看到了各种科室和医疗设备,还看到了一个装饰得非常温馨的心理咨询室,这是济南市看守所特意为保障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在押人员进行心理测评和干预的场所。

  在医院参观期间,记者听到有轻缓的广播的声音在回荡,正在播出《弟子规》。

  “监区”变 “校区” 推行特色教育

  据了解,济南市看守所非常重视在押人员的思想教育,专门开办“育仁电视台”,每天进行不定时广播,内容丰富,从法律知识到国学经典,教育在押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不在释放后重走旧路;邀请律师、法律专家、医学专家给在押人员上思想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和医疗卫生课;每个监室都设立学习园地,发动在押人员自编、自办、自写、自画,以缓解在押人员的情绪,自我进行警示教育;并组织留所服刑罪犯进行汽车修理、建筑等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回归社会后谋生途径,实行这些举措使看守所的功能变得多元化,不仅仅承担着看守的功能,更多的时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监区的文化长廊,张贴着许多幅在押人员自己创作的有档次的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为缓解在押人员的对立情绪,改变在押人员的不良行为习惯,济南市看守所创建一种校园式环境,从形式到内容使看守所“监区”变成学校的“校区”,“监室”成“教室”,通过监区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改造人、塑造人。

  33岁的吴某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在押,目前正在等待二审判决,他说这里的民警没有把他当成罪人,而是当成朋友。刚来这里时,他不想吃饭,不想睡觉,民警每天找他谈话两次,疏导他的心理问题,鼓励他。除了谈心,民警同时也关心他的身体和生活。有一次生病,民警背着他上医院,陪了他整整一夜。当他讲述这些的时候,记者仍能看到他对办案民警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他说:“这里不像看守所,像大学校园。”

  曾经有一名在押人员在谈到进入看守所的感受时讲:“在我曾经认为是人世间最阴暗的地方,我看到了阳光;在我曾经认为是人世间最肮脏的地方,我感受到了文明之风,这是一所重塑自我、找回自我的心灵校园。”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