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人间四月花之桃花
2013-04-03 14:34:3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莉
  一风拂春,巧笑蹁跹。行走于枕水江南间,忽见一片桃花,璀璨生辉,娇艳百媚。不禁叫人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叫人想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其募日月之精华,融合水之柔媚,火之热烈,铁之刚毅,既有着“惊鸿照影”般的艳丽,又有着特立独行的傲岸。桃花亦叫人想起女子,葛藟则可代男子,《诗经》“桃夭”和“樛木”分别是新郎新妇的颂婚诗。一个说:“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一个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即便后来以桃花喻女子者浩淼,总不及《诗经》意思好正。叫人读了心生欢喜,又清正平和。又后来,志怪小说里大凡桃树精幻化的女子必不同一般的香艳婉转,格外勾魂摄魄。可见万物源头总是清正。

  从小便爱看人结婚迎亲,长长的车队,踏破清晨的薄雾,满地的金箔碎屑,沾在微湿的地面上,满世界的华丽喜气,都萦绕在人身上。新郎打扮得齐整,按习俗新娘脚不可落地,便由兄弟背出门来交给新郎,似一种生死情重的托付。再由新郎自娘舅手中把新娘接过来,或抱或背。新娘总是娇羞无限。这时,会有人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她初嫁与他时,是不是这样的欢欣喜悦?是不是这样娇羞不安?他是唐公次子李世民,她是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长孙无垢,也就是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其十三岁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后册封为太子妃,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司空、齐献公。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牝鸡司晨”成语的来历。长孙皇后一生勤俭,体恤臣民,恭顺克己,即使贵为皇后,对太宗李世民的照顾亦是亲力亲为。后来太宗之母去世,长孙皇后又代替宫女,亲自照顾太祖李渊。对子女要求严格,长乐公主出嫁,由于她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所以想嫁妆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时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因而嫁妆比较简朴;而长乐公主出嫁时已是贞观盛世,国力强盛,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也不算过分,但是魏征听说此事后认为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唐太宗对魏征的意见不以为然,就随口告诉了妻子。长孙皇后不以为怒,反以为喜,赞叹道:“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然而又巧妙地补充道:“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后来,长孙皇后还派人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温言勉励他。其治理后宫,张弛有度,进退有节,知皇宫里关系的复杂和微妙。因此,便是以身作则,以贤淑无私的德行默默感化,为后宫做表率。

  这样的女子是可爱的,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看到那么多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生活美满,宜其室家。孟子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种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犹听到那古乐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对遥远春天最真切的爱慕。先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才有“之子于归,宜室宜家”。那一抹动人心弦的歌舞,那三生不曾散尽的光华。十里桃花间,是武陵源的隐世,是把酒月下的豪放,还是肝肠寸断的爱恋,又或者是一笑倾城的佳人。总归,是桃花的记忆,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记忆……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