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调解” 促进“大和谐”
2021-04-09 16:02:4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吴玥雯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助理王芳在上班路上接到了案件当事人家属黄老先生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黄老的声音:“妮儿,我和儿子现在生活的还不错,儿子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谢谢法院、也感谢你把我家的事儿处理的很好……”。

  黄老口中的家事,是其儿子黄某的离婚一案。黄某1991年与妻子杨某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2009年因感情不和办理了离婚登记,后二人于2011年办理了复婚登记。但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黄某因脑梗塞被送医急救,病情严重留下了后遗症,黄某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杨某在照顾了黄某一段时间后,便把黄某送到了黄老的住处,不再理会。照顾黄某的重担压到了这位70多岁的老人身上,为照顾儿子黄老花光了所有积蓄。黄老曾于2016年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要求二人偿还为黄某垫付的医疗费7万余元,因没有提交相关的证据未获法院支持。

  后儿媳杨某于2015年、2016年两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解除与黄某的婚姻关系,均未得到支持。

  在此期间,杨某对黄某未尽到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黄某的生活仍由黄老照顾。2018年,黄老作为儿子黄某的监护人,以黄某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与杨某的婚姻关系。

  为了这个特殊的离婚案件,王芳已记不清来来回回打了多少个电话,反反复复做了多少次工作,杨某的态度由开始的“你们随意”到后来的“可以理解”,慢慢有了变化。

  最终,双方调解离婚,杨某在财产的分割上也作出让步,这场离婚风波得以平息,双方的生活恢复平静。第二日,黄老专程带了一包点心来法院看望王芳,感谢她对自己家里的辛勤付出。

  今年是王芳进入上街区人民法院工作的第十三年,前十年,她的工作岗位在立案窗口,多年立案庭的工作经历,培养了王芳倾听与沟通的能力,这也为她在家事审判团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家事团队的一名法官助理,她总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温暖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更是双方当事人的心。

  今年2月,一个离婚案件的女当事人抱着不足半岁的孩子来开庭,女人在法庭上崩溃大哭、怀里的孩子也哭闹不止,王芳不仅忙前忙后帮忙照顾孩子,还与承办法官一起分头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考虑到女方与前夫还有一个孩子尚在上学,离婚对女方影响较大,男方也能认识双方感情出现问题是自己对妻子的关心不够。

  经过王芳和团队同事近两个小时的努力,双方终于重归于好,女方当庭撤回起诉。王芳常说,家事案件的裁判,不能单纯以追求当事人孰是孰非为目的,而是重在调整人际关系,使当事人回归到生活常态。

  2020年度,王芳所在的家事团队在员额法官杨建的带领下,共受理各类家事案件230件,审结230件,结案率达100%,其中调解、撤诉176件,调撤率76.5%。

  进入家事团队工作的三年来,从刚开始的不知从哪儿入手,到现在的从容应对。在情与法的交织下,王芳通过深入了解案情,倾听当事人心声,从法庭走进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消隔阂、化纠纷,真正实现家事纠纷的“案结、事了、人和”,让家庭、婚姻、亲情关系变得更和谐。正如王芳曾说过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