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法袍
2021-07-01 11:25:3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红叶
 

  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一幅定格在脑海、珍藏在内心的画面,它不曾气势恢宏,不曾欢声雷动,我们却因此改变人生。

  四年前,北京深冬的寒夜,公务员面试结束后,我走下台阶,似听到召唤一般,我回望整座青灰色的办公楼,夜空下,国徽是那般庄严神圣,月色的清辉洒满了台阶,许多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依稀能看到窗内人影幢幢,穿梭在高高垒起的卷宗之间。后来,我从北运河畔走到了通惠河畔,从梨园北街来到了建国门南大街,我身后的办公楼从青灰色小楼变成了黄褐色大楼。后来,我经历过许多意义非凡的瞬间,见证过更多隆重热烈的场面,我却依旧最珍视那个平淡无奇的瞬间。它拥有平淡却真实的力量,击中我的心灵,让一个即将离开校园、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女孩,找到了心之所向,义无反顾作出了人生中第一个职业选择。

  那之后的三个月,我被正式录用,成为一名法院司法行政人员。四年来,我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是法官吗?”“我不是”“你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吗?”“我不是”“你是学法律的吗?”“我不是”,“噢……”在一声声意味深长的“噢”之后,我也曾有过属于“非主流”短暂的失落和迷惘:当我凝视威严的法庭,我知道自己也许永远无法穿上法袍拿起法槌;当我走过庄严的法官墙,我知道自己的照片也许永远不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当我聆听先进典型的事迹宣讲,我知道自己也许永远只能在台下忙碌,而无法成为闪耀的主角……

  但我深知,成为首都法院的一员,如同一叶扁舟驶入浩瀚大海,如一株幼苗栽入肥沃土壤,如一名拓荒者遇到理想彼岸,也许终其一生,我的法袍不会穿在身上而只会放在心里。在组织春风化雨的培养和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中,我理解了绝对忠诚,坚定了理想信念,夯实了理论基础,褪去了校园稚气,学会了无私奉献;在坚定了初心和使命的奋斗中,我逃离了迷茫的荒草遍野,看到了希望的春色无边,那一身不属于我的、看不见的法袍,会伴随和护佑我的一生。

  在参加入职培训的时候,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历经党组织三年多的考验,我成为一名党员。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是共产党员的生命线,也是我成为法院人后学习的第一课。

  热爱人民,是鲜红的前襟。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新学年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张伯苓问了学生们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中国好吗?”在那个时局动荡、战火纷飞、人心思乱的年代,这三个掷地有声的问题唤醒了青年人。两年前的9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在嘹亮深情的乐曲声中,凝视着纪念碑底座生动的浮雕,我不禁和众人一同流下热泪,无声地回答了“南开三问”。

  75年后的庚子年,我们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残酷考验。在这场战“疫”中,我负责《北京法院抗“疫”专刊》的编辑组稿工作。一张张生动真实的图片,一段段静水流深的文字,让我看到北京法院人危急时刻显本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守住“双干净”“双安全”底线,用汗水和坚守构筑起守护首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底线;我看到法官忠诚履职,依法公正高效惩治了投机倒把、制假售假、造谣生事的涉疫犯罪;我看到审判团队司法为民,在千里之外的家中穿着法袍开庭,面对着屏幕那边的当事人开庭;我看到司法警察12小时穿着防护服,耐心劝导当事人网上立案;我看到执行干警步履不停,奔赴大江南北,为破产重整、运营困难的企业送去绝处逢生的希望;我看到风雪中在社区岗亭上顽强坚守的法院人,与群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乘着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乘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春风,走在建党100周年的康庄大道上,作为首都法院青年干部,我看见身边的前辈化身成一本本教科书:他们在重大节庆安保维稳任务“倒计时”重压下顶得上来、沉得住气,他们在深化改革中敢于涉险滩、作表率、啃硬骨头,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事务性工作中,默默无闻,练就一身本领。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也许一生不曾穿上法袍,却一生无愧于法袍。

  (作者单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