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前门”堵“后门”,办事窗口是正门
2021-09-08 08:45: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英锋
 

  提高群众办事质效,需要政务服务部门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查自改;需要上级部门、纪检部门、督查部门或媒体加强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

  办产权、换户主、缴契税……群众买卖房屋,绕不开办事窗口。近日,吉林省公主岭市查获一起“窗口腐败”案件,该市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个别人员与中介勾结,中介在前收费承揽群众业务,窗口人员在后帮中介“干私活”,收取中介给的好处费。办事窗口这个为民服务的场所,却成了个别人的敛财之处。灰色利益链中,办事人员与中介联手牟利,“花钱办事”成了潜规则。

  政务服务,效率第一。对于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而言,办事快明明是本分、是公务,却被干成了关系活、私活,这是服务宗旨的错位,是服务作风的异变,是典型的腐败行为。涉案工作人员把本应属于正常范畴内的服务包装成稀缺的服务,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当作私相授受、花钱买卖的寻租服务,把民众的“急难愁盼”变成自己的生财之路,与中介沆瀣一气,迫使民众花钱走后门,加重了民众负担,损害了民众利益,伤害了民众的感情,践踏了纪律底线和法律底线,也弱化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减损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公信力。

  目前,当地已经通过查处涉案人员、清除服务“病灶”、斩断灰黑利益链条、整改办事作风、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对找中介“买”办事快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该案还有很多值得深刻反思之处,针对该案的镜鉴整改也应该被拓展到更大的视野、更大的范围。

  从表面来看,政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职能寻租,是由于个人宗旨观念、法律观念淡薄,利欲熏心,底线丧失,品行失范,可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政务服务部门或窗口在“正门”的整体运行机制不畅,服务供给不足,服务效率低下,服务环境糟糕。比如,在公主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有十几个窗口,却只有几个“叫号”办业务,申办者早上拿到号码,得排队到下午,且插队现象严重,民众意见很大。“正门”无法满足民众的办事需求,民众才会无奈地花钱走后门。这是衙门作风的通病,是花钱请客送礼托关系求人办事这一潜规则的生成共因。

  明规则通了,潜规则就失去了市场,政务服务的“正门”办事快捷顺畅了,“后门”就没人走了。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少数“守着大印当太爷”、把“后门”当“正门”、以服务职能寻租的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严肃问责,还应在硬件和软件上增加服务资源的供给,针对民众的办事需求开足窗口、配齐人员,确保叫号排队机制公开透明运行,摒弃插队、暗箱叫号、加号等现象,并以延时服务、导办服务、加班加点、线上审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服务的潜能,以限时办结划出服务的效率底线,以一口讲清、一次告知打通服务的梗阻点。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政务服务工作中制定了很多标准,推出了很多“规定动作”,各地各部门也推出了很多“自选动作”,比如,“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办不成事窗口”等等,一些地方或部门之所以存在“正门”办事不畅不快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把这些标准或动作落到实处。

  对此,既需要政务服务部门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查自改,也需要上级部门、纪检部门、督查部门或媒体加强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在一些政务服务窗口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就摆在那,民众的办事长龙就摆在那,民众的意见就摆在那,工作人员的缺位、拖沓、低效甚至腐败就摆在那,要发现问题并不难。相关各方必须用好监督武器,强化监督力度,用高效到位的监督倒逼政务服务部门破除办事潜规则,强化办事明规则,敞开办事快的“正门”,堵住办事快的“后门”。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