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北京市东城区"小巷管家"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2022-03-09 16:12:14 | 来源:正义网 | 作者:刘亭亭
 

  巡逻时间437.8万小时,已解决案件27.6万件,“移动标兵”2047个……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中,有这样一群人在走街串巷——时而耐心调解家长里短,时而联系派出所上报安全隐患,也有可能在摆放胡同里杂乱自行车,他们便是东城区的守护者——“小巷管家”。从孕育到诞生、从幼小到成熟、从龙潭街道到东城全区,乃至到全市、全国推广,“小巷管家”已经成为东城区基层社会治理最亮丽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区,北京市东城区立足核心区战略定位和特殊地理位置,充分发挥核心区居民政治素质高、奉献意识强等独特优势,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积极引导和调动公众参与基层治理。该区按照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专业性的原则,招募2000余名热心居民来担任“小巷管家”。他们积极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广泛参与“查安全、化矛盾、解难题”等基层平安建设工作,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安保维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筑牢核心区群防群治严密防线,夯实核心区基层治理基础,维护核心区社会安全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同心抗疫,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2020年伊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小巷管家”迎难而上,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实力量,从平常每天在街巷中穿梭巡查,变成街角巷口疫情防控最一线的值守者。

  “不好意思,您不是这里的住户吧?现在非本小区的人不能进去。”作为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小巷管家”,俞阿姨主动请缨参与社区值守。俞阿姨个头不高,眼睛却像鹰一样锋利。据小区住户介绍,每一个进入社区的人都要测体温、出示出入证,如果不是本小区的人,俞阿姨一眼就能看出来。平时待人和气的她,在这时候会变得格外严厉。

  “您好,请出示出入证。”

  “不好意思,我出入证忘带了。”

  “不行,没有出入证不让出入。”

  “我们是突击检查的民警!”

  “不好意思!没有出入证,警察也不让进。”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保护居民的安全,即便是深夜,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值守在各个卡口,检查来访人员的出入证、体温以及车辆后排座椅、后备箱等重要位置。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值守的同时,“小巷管家”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代购”、义务送快递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化身快递员的北新桥街道“小巷管家”田阿姨,帮助居家隔离人员送快递上门。她说,自己能够帮他们取快递、送餐是小事,居民的健康安全才是大事,隔离的是病毒,隔离不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

  把小巷当家,守望一方平安

  在“小巷管家”的手中,我们常常发现几乎人手一张DIY小巷平面图。

  东城区龙潭街道“小巷管家”梁阿姨手中有的这张DIY的小巷平面图上,每一个标记似乎都在记录一段小巷里的故事。据了解,为了绘制这张地图,梁阿姨家把门口的夕照寺西里社区反反复复走了很多遍。每走一遍,她便会在地图上添添改改:每一间房屋的位置,每一棵大树种在哪儿,每一个花箱放在哪儿,每一个宠物取纸箱设置在哪儿,梁阿姨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此外,地图中还详细标明了户数、党员数、低保数、残疾人情况等信息。

  “虽不精致,但实用!现在,这张图已经深深刻在我心里、脑子里了。”梁阿姨很自豪地说。

  铲子、抹布、纸巾、垃圾袋,这些看似简单又琐碎的物品,是梁阿姨每天上街巡视的必备物品,哪怕是出门遛弯、上街买菜,她也会随身携带这些“装备”。

  路过沿巷楼门,她会习惯性检察灭火器是否丢失或是过期;看见小区内任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她会随手将单车挪至指定的公共区域;遇上发生口角的街坊,她会及时上前劝阻……“我理解,‘小巷管家’主要的是‘管家’,要把小街小巷当成家里一样管。”梁阿姨如是说。

  每逢节假日、重要活动,“小巷管家”又适时转换角色,成为“东城守望岗”治安志愿者,全心全意维护地区平安。

  从西总布居委会到“小巷管家”的孙阿姨距离自己值守的守望岗有920米。作为西总布胡同的“老住户”和“管家”,孙阿姨从出生到现在都没离开过这个胡同。

  “不管是这个社区的居民,还是住在这里的租户,我都认识。哪家来客人了,哪家吵架了,哪家办喜事了我都了解。”孙阿姨还向记者介绍她发现“坏人”的绝招。她说,如果一个人鬼鬼祟祟、走路毫无目标性、眼神四处飘荡,那这人肯定有问题。这时,她就会联系社区治保主任和“片儿警”报信儿。

  窥一叶而知全貌。东城区177个社区都设有守望岗,由“小巷管家”等力量汇聚成群防群治力量,分布在3000多个点位上,时时刻刻维护街巷平安。

  精心“妆点”,打造特色街巷

  “小巷管家”们每日“妆点”家园,为大街小巷不断增彩添色。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种些植物让这里多些生气,让居民出行乘凉多些便利,心情也能明朗许多,可谓一举两得。”东城区东四四条的“小巷管家”金叔叔的乐观感染着每一位住户。原来,金叔叔特意在街巷空地种植花卉,是为了防止拆违和清扫成果反弹。

  期间,他专程去北京市房山区向花农取经,并带回专业的花卉养护知识传授给居民。面对居民反映的花朵生虫问题,金叔叔还积极主动联系东城区园林部门,为花木打药。胡同里爱养花的居民比较多,对此,他自发成立花友汇,让几百个花友汇会员的眼睛、耳朵变成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延伸了“小巷管家”的触角,助力人人参与社区管理,让社区的秩序变得更加和谐。

  这个经验很快在其他街道传播开来。在东城区街道工委指导下,7个社区组织培育花友汇自治组织,并按照“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拓绿、科学护绿”理念,开展公共环境绿化美化,打造了“福禄巷”等微景观54处。

  小举动也能干出大事业。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期间,体育馆路街道“小巷管家”积极参与“南岗子社区清洁环境美家园——迎国庆·环境清洁挑战赛”活动,“小巷管家”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清理南岗子58号院南平房院,并于活动当天清理3车共计4吨废弃物。

  龙潭街道“小巷管家”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收集材料,群策群力手绘国庆系列海报,并将辖区居民的寄语融入其中,张贴在社区宣传栏内。这汇聚着广大居民浓浓爱国情的寄语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据悉,东城区东华门、建国门、和平里等多个街道还利用中小学生暑假时间,招募了一批“小小管家”。孩子们上学、放学途中,发现不文明行为会进行纠正并及时向社区反映。截至目前,东城区已招募近700名街巷“小小管家”。

  有的街巷比较长,一个“小巷管家”顾不过来怎么办?针对存在这样情况的胡同,东华门等多个街道建立起“小巷管家团”。在一个单元楼中,总会有五六个居民经常在一起活动,街道便

  把这五六个居民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小巷管家团”,由这个团队集体“认领”这条小巷。

  目前,东城区正尝试探索将“小巷管家”日常工作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让工作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如,崇外街道开发“环境卫士”线上运行指挥系统,通过手机APP可以实现“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监督反馈”闭环工作流程,工作效率高,准确度高。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