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桑园多茂盛
——记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苏为赞
2023-08-28 09:35:0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王经展 王思超
 

  《诗经·定之方中》中写道:“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可见,桑树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定、百姓温饱的象征。

  30多年前,苏为赞在老家门口的桑树下读书、学习;工作后,他在神圣庄严的法院里,用积累的学识与经验,努力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悉心浇灌自己的信仰之树。

  坚持与勤奋,使苏为赞从年轻懵懂的法院新人,成为深耕民商事审判的办案“老手”。从事民商事案件及破产审判工作的14年来,妥善办结近2000起案件。一次次案件办理中,他走近群众、倾听心声,关注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他以个案为引,服务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过眼年华,理想依旧。在热爱的滋养下,苏为赞心中的那片桑园,正越来越茂盛。

  心系桑陌

  维护“小家”权益

  “苏为赞是‘土生土长’的玉环人,案里案外,群众的事情,他都非常上心。”时任玉环法院副院长项延永说。

  2016年元旦前夕,苏为赞审理一起村民间的借贷纠纷案件。

  赵某的妻子张某因沉迷“六合彩”,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其间她向同村的好几位村民都借了钱,起诉人老徐就是其中之一。

  案情虽不复杂,标的额也仅5万元,但在审理中,有一个现实难题急需苏为赞解决。

  玉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方言种类多,较为主流的就有太平话、闽南话、温州话等。老徐是位年逾古稀的环卫工人,只会讲平阳话,苏为赞虽能听个八九不离十,却讲不了几句。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语言能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庭审功力的挑战。

  苏为赞先用连比带画的方式,试图与老徐交流,可“你画我猜”难免影响工作效率。“没有‘翻译’,庭审肯定无法顺利进行。”随后,苏为赞了解到老徐的儿媳会讲普通话,便决定“请”她作为代理人参加诉讼。

  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处理纠纷的难点又该如何突破呢?

  审理过程中,赵某一方面以欠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进行抗辩,另一方面还责怪老徐,称是因为他答应借钱,才使妻子在“六合彩”的路上越陷越深,导致其家庭负债累累。

  听到这里,老徐感到无辜又无奈,连连表示,要不是他身体不好,经常看病需要用钱,也不会这么着急要对方还钱,更不至于提起诉讼。

  看着双方飙起方言,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争论起来,苏为赞不由得皱紧眉头。

  “虽然案件事实已经基本清楚,下判并不难,但赵某一家债多收入少,判决后的执行存在一定难度。另外,还有很多村民有着和老徐一样的诉求,必须想方设法一揽子化解矛盾。”

  苏为赞考虑到,双方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乡,便开始操着生硬的平阳话,希望以乡情动之,促使双方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解决纠纷、重塑感情。

  “老徐愿意借款也是出于同乡之间的信任,你们因此产生争执,伤了感情得不偿失。”

  “老徐的身体不好,急需拿钱看病,赵某家能否先凑一部分出来,其余分期归还?”

  调解过程渐深,苏为赞的平阳话似乎也没有那么生硬了。许是在乡音的感染下,赵某突然感慨:“你我本是邻舍,我也不想来日我儿长大了,别人讲他娘赖账。现在欠下这么多,我也想慢慢还啊。”

  老徐接过话茬:“就是,只要你认账,每年付我几千元,利息我也不向你要了。”

  随着双方心声流露,这道债务难题也一点点被攻克。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老徐撤诉。赵某愿意以自己的名义另打一张条子,换回之前妻子出具的借条,并答应每年端午节前付5000元,其他村民均按此方案处理。

  旁听席上几名拿着借条的村民听到结果后频频点头,既能拿到欠款,也免了诉讼奔波之苦,心里的焦虑终于放下。

  苏为赞认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开展工作,除了依靠法律,更要依靠一颗质朴的真心。真正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在法理和情理的共情下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你要好好休息,早日康复,一定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苏为赞对着电话另一头的代某说。

  代某原是玉环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人。2018年,他在清洗车间时不慎烫伤,后被认定为工伤,并被鉴定为四级伤残。由于公司仅支付部分费用,为得到赔偿,代某申请劳动仲裁、法院执行。然而,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停产歇业,执行阶段法定代表人也联系不到,公司亦未查到有任何财产,未执行到位任何款项,代某只好在执行程序中申请将该案移送破产审查。

  收到该案时,苏为赞第一时间关注到代某的伤情。

  “代某的伤情极有可能影响到他的生存状况,你请他来一趟法院,记得提醒他带上司法鉴定意见书、病历本等证明材料。”苏为赞对书记员说。

  代某来到办公室后,苏为赞详细询问他的生活情况,逐一核实证明材料,决定为他申请司法救助。

  在书写司法救助申请书时,考虑到代某文化水平有限,右手又伤残严重,苏为赞便在一旁细心引导如何填写各项内容,最后通过代某口述、书记员录入的方式完成了申请书的撰写。

  半个月后,苏为赞接到代某来电,表示救助款已收到,并向法院表达了感谢。

  桑陌之间,法治之下,一幅幅“小家”和谐的画面,正契合苏为赞的心中愿景。

  心有桑田

  守护“大家”利益

  “这里面的说理部分让我感受到,苏为赞是一个心中有大局的法官。”玉环法院宣传员刘竹柯君品读完苏为赞写的判决书后,忍不住感慨。

  这份判决书源于一起排除妨碍纠纷案。

  业主胡某圈占小区内公共绿化用地,用来种植个人花木。2020年,物业公司将其起诉,要求胡某拆除围栏并恢复公共部分的绿化面积。

  为了对案情有更全面的了解,开庭前,苏为赞和同事不仅前往胡某住所调查,还对小区其他房屋情况进行了一遍摸排。调查发现,胡某确实存在占用公共绿化用地的情形,但类似现象在小区十分常见,除了篱笆围墙、平地筑石外,更有业主在公共绿地上建造亭台楼阁和半永久车库。

  “我的行为还算好的。”胡某在开庭时辩称,物业公司不起诉那些将绿化用地据为己用的业主,反而起诉他,这是滥诉行为,有违公平公正。

  “起诉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物业公司则表示,其他业主有无违规是另外一个概念,胡某本身绝算不上是遵纪守法。

  围绕“绿篱做的围栏为谁所种”“胡某应否拆除”等争议焦点,双方作了各自陈述,并提交了相关证据。庭审在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后结束,苏为赞尝试过调解但未获成功。

  写判决的时候,苏为赞一直在思考。

  虽然根据证据规则作出事实认定并作出裁判结果不算难事,可有些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胡某还要长期生活在物业公司管理下的涉案小区,如何在判决中充分说理,让双方的矛盾得以实质性化解?”

  “小区业主侵占公共绿化用地的现象严重,业主对于‘花园’的精神需求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如单单依靠物业公司起诉,问题能得到根本解决吗?”

  “案件涉及的问题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不拘泥于个案,通过判决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

  综合多方面的考量,苏为赞最终判决支持物业公司部分诉讼请求,但同时也对其提出忠告:物业公司要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处理为先导,诉诸司法为后盾,用耐心和诚心取得多数业主的同意,倡议侵占公共绿地的业主同意或者自行拆除围墙、修矮绿篱,开放“私家花园”,变“私家花园”为美丽公园。

  为弘扬社会正气,苏为赞还在判决书中寄托了内心美好的期望。“冰心诗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那些侵占绿地的业主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放开本不属于自己狭窄的小天地,得到的将是更广阔更美丽的大天地。”

  苏为赞至情至理的话让当事人也深受感触。该案宣判后,物业公司与胡某均未上诉。

  “法律并不主张对抗,而更注重价值认同,判决书以清晰的说理和价值分析,引导当事人重构法律认知和事实认知,推动纠纷实质化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时任玉环法院审管办副主任林鑫鑫说。

  对苏为赞而言,作为一名法官,最终的追求,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2018年审理的一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让他至今印象深刻。

  案涉项目工地就处在苏为赞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看着日复一日保持原状的施工现场,他既感慨群众购房不易,购房款很可能是两家人的所有积蓄,甚至还可能背负贷款;同时担忧工程款问题可能导致工人工资拖欠,一砖一瓦浸透汗水的辛苦钱更耽搁不起。

  破产类案件的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冷暖安危,也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玉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得知该案情况后,及时成立由金融办、扶工助企办、财政局、人民银行、公安局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债务危机处置。

  担任该案审判长的苏为赞,在工作组的协调下,与合议庭努力推进破产重整程序。

  案件受理时接近农历腊月,管理人向合议庭紧急报告称,因历史遗留问题,此前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民工还未拿到工资。为保障农民工利益,让他们能回家过个好年,苏为赞与合议庭多次协调,先是妥善解决款项来源问题,再引导农民工进入司法确认程序,确保所有农民工在过年前收到了工资款。

  面对管理人急需的财务账册查询、保证金退回等事宜,苏为赞又与公安局、住建局等部门沟通,组织召开多次协调会议,与工作组汇报情况,与管理人对接具体事项,促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最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玉环法院裁定批准涉案企业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一个月后,根据重整计划管理人启动股权拍卖程序,企业100%股权以6000余万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达15%。

  有了资金进入,项目工地终于恢复往日的生机。最终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购房户群体全部住进新房,普通债权也以较高比例清偿……所有的努力换来了人人满意的结局。

  当苏为赞再次路过涉案小区,看到焕然一新的景象,他更深切地感受到,用心用情办理好一件案件,不仅是给当事人一个公正的答复,也是让群众多一分公平的信念,更是为社会添一份正义的力量。

  桑园茂盛

  不负这场相遇

  环顾苏为赞的办公室,最瞩目的就是书柜,里面整齐摆放着民商事审判业务书籍和各类学习资料。无论翻开哪一本,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划线和圈注,空白地方还写着很多他的见解。除了开庭,苏为赞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学习中。

  “苏庭长是我们院里民商事审判领域的权威,有时候我去请教,还要排队呢。”玉环法院港南人民法庭副庭长蔡亚妮感慨地说,现在她调任基层法庭,当面请教不方便了,但只要带着问题去问,“哪怕苏庭长再忙,他都会耐心讲解自己的观点。”

  苏为赞总说:“和同事一起交流、探讨是好事,大家能够在观点碰撞中一同进步。”

  法院的同事都愿意请教苏为赞,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热心,另一方面则源于他的专业。

  民二庭书记员黄锦跟随苏为赞工作一年多,因工作需要,常向他讨教业务方面的问题。苏为赞回答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好像遇见了一部行走的“法律辞典”。“诉讼程序、文书制作等方面问题他不用翻阅书籍,总能给予我准确解答”。

  对苏为赞而言,玉环法院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集体。他享受和同事们一起研讨的氛围,正因为大家的信任,觉得自己更有责任把经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

  今年4月,该院审管办法官助理罗利丹调整到民二庭工作,与苏为赞搭档办案。开庭的时候,罗利丹都坐在旁听席聚精会神地观摩、聆听、记录。

  为了锻炼罗利丹的业务能力,苏为赞会在庭后让她发表意见,帮助她厘清办案思路,指导她草拟裁判文书,并且耐心指正错误。“真心觉得学到了很多。”罗利丹觉得,自己来到民二庭,得到苏为赞的专业指导和培养帮助,非常幸运。

  苏为赞“专业的声音”,不仅出现在日常疑难问题的解答中,也出现在各类学术课堂和专业法官会议上。

  无论是办案实务,还是法学理论,他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在一次院内举办的学术沙龙上,苏为赞与大家分享多年来的审判工作经验:“必须坚持法学理论学习,多看、多想、多思考,案件是最好的实践,能够帮助检验你的学习成果,亦能巩固知识、积累经验。”

  这份执着探索的学习态度,也被苏为赞应用于案件调查的全过程。每当面对复杂案情时,他总是要靠近去看、细心去查,坚持找出案件事实。

  苏为赞谈起他办过的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业主与家装公司因装修质量问题产生争执,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审理期间,业主要求对装修完成的工程量、工程完成的质量等进行鉴定,但又迟迟不肯缴纳鉴定费用,致使鉴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没有鉴定机构的专业意见,案件如何向前推进?诉争的合同价款又如何确定?

  “判决绝不能缺乏实据,鉴定机构做不了,我们就自己实地去调查。”

  于是,苏为赞约上当事人到现场,对完工程度、工程质量进行测评,请双方充分发表意见。没有争议的部分当场确认,有争议的部分根据测量数据及双方意见综合考量。

  “一楼水磨石地面107平方米,面积有没有意见?工程质量有什么意见?”

  一项项数据、一句句意见,就在这样的对话中被细致地记录下来。

  经过整整两天时间,65个装饰工程项目全部测评完毕。

  “有时候调查会很辛苦,那是职责所在,我希望我的判决能让当事人信服。”看着写满数据的41页表格,苏为赞对书记员感慨道,“有了实地调查,写判决也有了底气。”

  苏为赞是工作上的实践者,也是生活中的探索者。

  周末闲暇,他喜欢组团或独自徒步登山,也常带着自己6岁的女儿各地出游。在他眼中,美丽的不是风景本身,而是身体力行、细心体验。

  庞大繁杂的案件,从小处着手,就能化整为零;喧嚣浮躁的生活,着眼于一草一木,就能保持纯粹的初心。

  行路盛夏田野间,但见桑园多茂盛。苏为赞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法官这份职业,也献给了这片乡土。岁月昭昭,他仿佛看见那个桑树下读书的自己——

  依旧充满朝气,依旧满怀热诚。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