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和发展
——陕西法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掠影
2013-03-25 07:42:1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朱云峰 阎涛 贾玉玉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两级法院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推出了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一线审判模式”。2011年,中央政法委的同志在延安实地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便民诉讼在一线

  2012年10月27日,志丹县人民法院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刘振强和民庭法官祁泽胤从纸坊乡办案返回途中,经过宝安镇二道河村时,突然发现一位老大娘拦警车,刘振强让驾驶员立即停车并上前询问。老大娘说,她叫王坐秀,今年73岁了,老伴生病之前将工资存折给了儿子,现在老伴瘫在床上,她没钱吃饭,无法生活,看见法院警车路过,就拦车告状。刘振强将王大娘接回法院审理,让立案庭庭长刘延宏接待。案件进入程序后,法官深入农村调查取证,开庭审理,案件很快审结,案款及时兑现。

  志丹县宝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志强对记者说,近年来,志丹法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法官深入农村就地办案,方便了群众诉讼,当地群众很满意,真正起到了保障民生的效果。

  志丹法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切实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和特邀调解员的联络和互动。该院建立起“庭、所、点、员”四位一体便民诉讼网络,由庭长、司法所长、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组成调解网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查明案情在一线

  2012年,年过七旬的志丹县顺宁镇宋庄村村民宋怀世和六叔父、六叔母因琐事发生口角,被六叔父、六叔母打伤,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3000多元。宋怀世起诉到法院后,无法举证,案件陷入僵局。志丹法院民庭庭长姚小林带领法官来到宋庄村调查取证,查清案件事实后,邀请村特邀调解员、镇政府司法助理员参与调解,依法达成了被告赔偿原告3000元的调解协议。

  在宋庄村采访时,志丹县人大代表、宋庄村村委会主任张文明说,法院为便民诉讼,在村上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就地调查取证,就地调解,及时执行,深受群众欢迎。宋庄村这几年来是全县无上访、无信访、无缠访的文明村。

  志丹县是马锡五的故乡,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志丹法院按照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要求,大力推行便民、利民的“一线审判模式”,转变司法观念,继承和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在当事人举证时,法官主动查明案件事实,使案件得以公正处理。

  化解纠纷在一线

  2012年8月27日,延长县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突然来了80多个农民工,状告榆林市祥和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拖欠工资,他们手里只拿着一张白条。该院副院长白雪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求立案庭立即立案。立案后,该院民庭法官携卷深入工地,了解案情,快审、快执,农民工很快拿到了血汗钱。

  延长县黑家堡镇胡家村村民郭永平对记者说:“县法院法官在我家调解案件,使案件很快得到执行,还将案款送到家里。王海峰还开车把我送到县医院做伤残鉴定。鉴定结论出来后,又开着车送我到县民政局办理残疾证。”郭永平说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法官的感激之情。

  延长法院在保障民生工作方面,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切实将化解矛盾纠纷延伸到一线,法官们将调解、和解贯穿于审判、执行全过程,使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其他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真正形成合力,将矛盾化在乡村。

  案结事了在一线

  2012年11月7日,延长县郑庄镇新荛科村村民冯传强给延长法院打电话,说他被冯延伟的汽车撞了,在西安住院刚回家,现在正在休养,交警大队已作了事故认定书,肇事方不予赔偿,请求法院处理。

  该院遂派法官上门立案、上门开庭、上门调解,于当月26日将案件调解结案,被告冯延伟和保险公司赔偿款42万余元分期给付法院,被告每付一次款,法官便主动将钱送到冯传强家中。

  延长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杜秀告诉记者,她和法院联系比较多,法院的“一线审判模式”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和发扬,既方便又灵活,对一些简单的案件快速调解、快速执行,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社会效果非常好。

  延安中院院长马迎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延安市两级法院推行“一线审判模式”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和延伸,是新时期延安法院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司法能力的创新举措,是保障民生的有效措施。

  据悉,2009年以来,全省107个县区28887个村、社区先后成立法务庭、法官工作室、联络室(站、点),占全省村、社区的96.65%,基本覆盖全省,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