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6万扶贫款账目造假 监察局着手调查
2004-08-19 10:16:39 | 来源:新华网-重庆晚报 | 作者:张少科
  ■ 江津市中山镇常乐村,市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仅五六百元。据中山镇干部介绍,有的村民全家家当不值20元;有的村民一辈子没有看过电视。

  ■ 2003年底到今年5月期间,中山镇划拨6万元扶贫资金,用于该村发展黄栀子(中药材)基地和整治蓝木坪引水渠工程。

  ■ 今年6月17日,村务公开栏上的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显示,这两笔扶贫资金收支持平,手续齐备。但据村民反映,各社领取的黄栀子的实际数量与公布数量出入很大,负责维修引水渠的村民也称未领取扶贫资金。

  ■ 昨日,江津市扶贫办和监察局已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

  “江津市中山镇常乐村6万元的扶贫资金不知用到哪里去了。”

  8月16日,本报少科暗访工作室接到举报称,该村有两笔扶贫资金共计6万元,实际使用情况与村务公开栏上公布的这两笔扶贫资金的收支情况严重不符,村民对此反映强烈。

  据了解,常乐村6万元的扶贫资金有两笔,一笔是整治蓝木坪水库引水渠工程的扶贫资金,4万元正;另一笔是发展中药材基地(又称黄栀子基地)的扶贫资金,2万元正。

  前天,记者来到常乐村,在今年6月17日公布的“村务公开栏”上看到了扶贫资金支出情况:一、购黄栀子41万株,0.05元/株,支出2.05万元正。其中1社2.5万株;2社2.5万株;3社4万株;4社4万株;5社9万株;6社19万株。二、付修水渠款41997.60元。

  “我从来没有领过这么多黄栀子。” 常乐村2社社长周天伦翻出一个本本后告诉记者,2003年11月,他在常乐场上的村干部手里只领到了大约8000株左右的黄栀子。

  “为何村务公开栏上公布的是2社领了2.5万株?”“这个我啷个晓得。”周天伦一头雾水。

  在常乐村3社社长江家湘家,江翻出自己的记录。“2003年11月,我明明从村里领到的是1.5万株黄栀子,他们却给我公布成4万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江气愤地对记者说。

  4社社长周天基虽年近六旬,仍耳聪目明,他说:“我记得很清楚,2003年11月,我在常乐场上从村干部手里领到的黄栀子是3万株。”记者告之“村里公布的是4万株”时,周天基摇着头说:“没得那回事,这是他们乱写的。”

  对于另一笔修蓝木坪水库的引水渠款,据村民介绍,常乐村村委会曾向村民解释,说是让中山镇桐林村一个名叫余觉良的村民负责,4万多元修引水渠的扶贫资金也是让他领去的。

  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桐林村2社的余觉良,余觉良一听就大声喊冤,他说:“我从来没有从常乐村领到什么4万多元钱,蓝木坪水库的引水渠在去年和前年我都维修过,花了大约两万元,但用的水利专款来修的。”

  矢口否认

  当晚7点半,记者的外围调查告一段落,拿着手中已掌握的证据,我们拨通了常乐村村委会主任余尚林的电话。稍后,余尚林和村支书周开裕一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接受了记者采访。

  “绝对没得那回事,扶贫资金我们谁敢乱动?”村委会主任余尚林肯定地说。并让村会计抱出了账目本,把一笔一笔账目和一张一张发票翻给记者看。从账面上显示,这两笔扶贫资金收支持平,手续齐备,找不出一点问题。

  对于黄栀子基地扶贫资金的使用,余尚林提供了“黄栀子苗木各社发放名单”,上面同样写着“2社2.5万株,3社4万株,4社4万株……”与村务公开栏上的数字一致。

  “真的发放了这么多株吗?”“白纸黑字,这还有假?”余尚林肯定回答。

  当记者就蓝木坪水库的引水渠项目的扶贫资金的使用提出疑问时,余尚林在一摞票据中找出一张发票,上面写明:“2003年11月24日,余觉良领到维修蓝木坪水库引水渠工程款41997.60元。”

  余尚林指着发票说:“维修的引水渠工程就摆在那里,中山镇水保站和我们一起验收合格后才付的款。”随后,他还出示了一份“竣工报告”。

  戳穿假账

  记者拿出手中掌握的证据问余尚林:“我们已经做了调查,2社社长周天伦也向我们证实,他只领了8000株左右,3社社长江家湘也只领了1.5万株,4社社长周天基说他只领了3万株,你怎么解释?”

  余尚林一楞,略显慌乱:“这……我又没有一根一根的数!”

  看到黄栀子苗木各社发放名单上“周天伦、江家湘和周天基”的签名,记者发觉与调查记录上的签名笔迹有异,便问:“这真是他们签的字吗?”余尚林额上开始冒汗,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是他们签的,是别人签的,我没有签。”

  “为啥让别人签?”

  “上面追得紧,要材料,我只有喊别人写了个名字交差。”

  “余觉良从你们村里领了41997.60元钱维修蓝木坪水库引水渠吗?”记者出示了对余觉良的调查记录。

  余尚林一下泄了气,垂着头不说话。

  记者指着那张发票上“余觉良”的签字和手印问:“这也是余觉良签的字摁的手印吗?”

  余尚林满头是汗:“不、不是他签的字!”

  “那是谁签的字、摁的手印呢?”

  “……那一次在中山镇赶场,我在场上随便找了个人来签的字盖的手印,我都不晓得是谁的手印签的字?”余尚林一阵沉默后终于承认。

  “你为啥要让一个你都不认得的人来签字摁手印?”余尚林喃喃地重复着一句话:“镇上追材料要得紧,我没有办法。”

  余尚林闭着眼睛,全身有些颤抖。一会儿后,他从桌下拎出一个大黑包,从中拿出一个存折说:“我什么都说,我全说……这是剩下的两万多元,我都交出来。”

  “还有几万呢?”

  “有的用来抵农业税,有的买了黄栀子。反正,我私人没有用一分钱。” 余尚林汗水一个劲往下淌。

  昨日,记者就村里公布购进的41万株黄栀子进行了调查。

  余尚林出示的购买发票上写着:“黄栀子41万株,每株0.05元,共20500元,江津市中山镇嘉乐苗木场购进”。

  而中山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宦炳权告诉记者,这批苗木是他出面向嘉乐苗木场购进的,黄栀子的数量没有这么多,可能是当时把其他苗木的数量也算在里面了。

  监察局着手调查

  前天晚上,中山镇周副镇长赶到常乐村村委会。他向记者介绍,像常乐村这样的贫困村,脱贫是村民迫切盼望的。镇里决定在该村发展黄栀子基地和整治蓝木坪引水渠工程,正是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

  周副镇长称,这笔6万元的扶贫资金是常乐村获得的第一笔扶贫款,镇上已全额拨到了常乐村,镇上不存在截流扶贫资金的情况。但这笔扶贫资金在该村是如何使用的,镇上暂时不了解。

  昨日,来自江津市委宣传部的消息称,江津市扶贫办和监察局已开始对此事展开调查。

  据中山镇干部介绍,常乐村全村有2400余村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海拔近千米,全村人均收入只有五、六百元,是江津市最穷的村之一,也是重庆市市级贫困村,在该村的沙田和蓝木坪一带,有的村民全家家当不值20元,有的村民一辈子没有看过电视。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