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新思路高度契合群众期待
2013-01-09 08:41:24 | 来源:中国警察网 | 作者:唐茵 刘凌云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日、8日在京召开。两天来,会议上的相关内容,包括一条主线、两手抓、三大建设、四项改革、五个能力的政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布局,尤其是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高度契合民众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网友不断发帖热议。

  “法治中国”带来正能量

  网友“促进2011”:“会议亮出‘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这是迈向法治中国的一大步,期盼已久,很给力!”

  网友“最爱蚂蚁阿宅”:“每一点胜利都值得庆祝,每一点坚持都值得赞扬,每一点进步都值得鼓励!这是正能量,大力支持!”

  网友“陈陈”:“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勾画了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政法队伍的美好蓝图。”

  希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步伐

  网友“hemaojingzhang”:“户籍制度改革期盼已久,此次改革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支持反腐一样支持户籍制度改革!”

  网友“大火车偏离轨道”:“支持和拥护户籍制度改革,我们的政府越来越民主,越来越有活力,人民期盼你们。”

  网友“怀念_最初”:“新城镇化的前提是改革。没有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与公共利益均等化分享,就不会有成功的城镇化。”

  网友“刘启元_Kevin”:“城镇化将村民变成市民,从理论上是可以扩大国内需求的,但前提是国家首先需要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花血本,而且要为进城农民转化为市民身份提供社保等投入。城镇化的核心是要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最后才是住房投资及公共投资。”

  “劳教制度改革”乃众望所归

  网友“石川”:“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传出改革劳教制度的信息,传递了法治进步的信号。改革劳教制度,乃众望所归,大势所趋。”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个体命运引发的围观与反思,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劳教制度的改革就是例证。尽管有过分歧、有过抗争,也付出过沉重代价,可终究潮流不可逆、民意不可违。规束权力的随意,才有公民的自由;张扬法治的尊严,才有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清明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社论:《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公平正义》

  1月7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提出的“三大建设”、“四项改革”、“五个能力”,概括了今年政法工作的思路布局;劳教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举措,则回应着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所有这些,都标注着政法工作的新起点,展示着政法工作的新气象。

  实践证明,无论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还是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法治都是最可靠的手段。

  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能使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新京报》社论:《建“法治中国”就要敢啃“硬骨头”》

  这次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改革”,确定为2013年的工作重点。

  这“四项改革”内容高度契合民众期待,一改多年来“议而不决”的状况。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确,改革千头万绪,但重要领域的改革躲不过、绕不开。改革不是抽象的,必须表现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四个改革重点,每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这也正是可以体现“办实事”的突破口。

  《中国青年报》社论:《让人民在法治中身心平安》

  此次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最可贵的地方,不仅提出了“平安中国”,更提出了实现平安的路径———强调“法治中国”。何以解忧,何以平安,人们焦虑的心在何处安放呢?“法治中国”的回应是:让人民的身心平安在法治中安放。能够看到,“法治中国”在这次会议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竭力落到实处,变成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可以具体感受到的平安。

  专家观点

  三大建设顺应群众新期待

  【提要】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目标。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

  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转型期,矛盾突发、多发,公众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提出这个目标,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和群众的需要。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营造让人民群众幸福的社会环境。

  我期待真正把平安中国这个目标体现在具体方案和实际工作中,把法治中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贯彻在平安建设的方方面面,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

  三大建设目标站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有序、理性、平和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政法工作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有安全感,能时时处处感觉到公平正义。这是一种手段,就是要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法治框架下,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共同努力实现平安目标。

  四项改革成为突破点

  【提要】

  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总体思路中,四项重点改革备受关注———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

  【专家点评】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

  四项改革都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实现途径,是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改进。

  要让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如果不能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还极易诱发滋生大量社会问题。会议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应按照要求一步步切实推动改革往前走。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劳教制度改革是社会关注很久的问题,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推进劳教制度改革顺应民意,是必要的。

  涉法涉诉信访难以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也应予以改革。建议重新定位信访功能,畅通法定救济渠道,维护和提升司法公信力,引导百姓理性维权,自觉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改革信访考核制度,切实减少行政干预。

  提升“五个能力”是关键

  【提要】

  会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着力提升“五个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

  提出五个能力建设能够起到切实推动改革的作用。五个建设里面,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是根本,统领“五个能力”建设。政法机关处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社会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平公正。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实际操作者对制度用得好不好、准不准,就涉及能力问题。而能力提升的根本方向,就是公平正义。

  现在政法问题往往也是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个案处理往往具有社会效应。因此,依法办案和回应社会关切这两个通道之间不应该隔绝,需要互动。只有有效沟通、真诚交流,抓住民众的关切和需求,才能营造维护公平正义的合力。
责任编辑:郭楠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