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中国将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14-03-01 14:51:2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赖雨晨 王攀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前一周,已在中国扎根近20年的华南美国商会发布了他们的第六份“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

  在对351家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进行3个多月调查后,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决定拿出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讨论中国当下的改革举措。

  “中国要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创造更新颖、更公平、更有益的经济结构,就必须继续进行改革。而最新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在华外资企业对改革前景抱有信心。”赛亚丁说。

  这份26日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超过84%的受访企业对华南地区整体营商环境的评价在“好”到“优异”之间,而六成企业表示,将增加自2013年起未来三年的在华投资预算。

  在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布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中,已经明确了将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除了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还将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放开。

  3月初,决定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政方针的中国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改革”是贯穿两会的关键词。

  知名经济学者、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改革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蓝图涉及了金融、财税、行政审批、市场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等领域,意味着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国的开放将达到更高水平。

  “改革的目标或者说结果之一,就是让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和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变动产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他说。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里程碑。而市场人士普遍预测,中国的对外货物贸易总额有望在2013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升全球第一。

  诸多迹象显示,中国迫切需要推动更广、更深程度的开放。张立群说,中国民营企业、部分新兴产业和一些创新经济业态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难以逾越的天花板,无法打破这些障碍、实现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的经济活力就无法释放,中国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两会上,与对外开放有关的话题,比如全面深化商务领域改革,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推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和外商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事先审批事后监管改革;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加快自贸区战略;促进内需,完善内贸流通体制总布局;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法制化经营环境;调整进出口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的热议。

  其中,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可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开放举措之一。而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地方两会上,各地对自贸区的热情可以用“争先恐后”来形容。

  山东提出“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青岛市申办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浙江希望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加快建设义乌“无水港”;福建则支持厦门申报自由贸易园区、争取平潭实施自由港政策;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将申报自贸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试点。”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中国加快自贸区建设最重大的意义并不是对经济的直接拉动,而是通过和国际接轨的办法,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与优化,吸引全球经济继续看好中国。

  “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日趋紧迫,可以说是积累越来越重、风险越来越大,成功探索一个可复制的开放模式,才是自贸区带来的真正红利。”霍建国说。

  根据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字,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延续了快速发展势头,共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未来5年,中国境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哈利·赛亚丁认为,除了对外投资的大幅增长外,互联网产业以及去年下半年蓬勃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开放的最新象征。

  他列举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腾讯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在美国推广其即时通讯工具“微信”,而另一家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则推出创新金融工具“余额宝”,迅速吸纳数千亿元人民币资金,这些都使得全球市场必须重视中国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冲击效应。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