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信仰在前方
——初任法官成长的心路历程
2014-05-16 17:12:0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文舜
  九年前我懵懵懂懂的选择了法学,六年的象牙塔生活让我对于自己的专业充满期待。三年前顺利考入法院,憧憬着法官应该是“3Q”诉讼大战中透漏着的博学、权威;是重大案件时敲响法槌时的神圣、庄严。而当我踏进法院后,之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就被现实击得粉碎,现实中的法官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为群众解决好一头牛、二分地、一间屋的小纠纷而奔波,而他们在劳心劳力工作后换来的却不理解与指责。

  清楚记得第一次庭审,开庭前受了工伤的被告老袁一脸镇定地对我说,“小法官,人民政府可就在你们法院旁边啊,你要不给我一个满意的结果,我就要去上访了呀!”听了这绵里藏针话,我心里咯噔一声,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网络上流行的“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也许是他认为我年轻,也许是他厌倦了繁琐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但作为一个刚刚接手他案件的承办法官而言,我当时真的是既恼火又气愤,心想“大叔,行行好吧,庭都没开,你就威胁我要上访!”于是我用了一句放之四海皆准的话,回应他说:“老袁,您放心,我会依法处理的。”

  对于人生中第一个案子,拿到卷宗那一刻就暗自告诫自己:将当事人当作亲人来对待,努力追求公平正义!开庭前,我也认真研究了类似的案件,读透了卷宗内容,列出了庭审提纲,不可谓不尽心尽力。而今当事人直面我发出了威胁,我多少有些失落,心想:这难道就是真实的司法环境的缩影?这就是我们所要服务的亲人?

  即使心存疑惑,我依旧会做一个勇敢的姑娘。既然选择这样一份职业,就不会畏惧困难,就要迎难而上!但案件的进行远不止这么简单,这俨然成为了一个攻坚克难的工程:案情没有查清,庭审进行了三次;调解找不到要害,多次电话也是无果而终;对立双方每次见面火药味十足,时常发生口角,甚至为此动手……

  彷徨无措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指导老师。面对老师,我的委屈如长江流水,一泻而出。老师耐心的听完我对案情的描述以及种种埋怨后,她语重心肠的说:“丫头,在你处理案件的时候,你把自己放在了哪个位置?是道德的谴责者,还是冷漠的旁观者?你有尝试站在被告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当事者的想法吗?你嫌弃被告的刁蛮,埋怨他的不讲理,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如果他没有发生事故,也许你在别的场合见到他,他也会对你彬彬有礼。要知道他四十岁不到,上有老下有小,未来生活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经历,他现在多争取一点,甚至是过分的要求一点,也只是为了往后的日子好过一点,给家人减轻一点负担。办案子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尽早结案或者尽快调解上,当你能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你就更好的理解当事人的各种诉求,更容易发现调解的突破口。”

  于是迈步从头越。我喊来了被告老袁,劝他理性维权,耐心给他分析他应该得到的利益,并剖析判决将得到的风险;又几次奔赴原告单位,还采用了迂回战术,通过请中间人劝告原告单位的负责人,告诉他作为有良心的企业,应敢于担当,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终于,调解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在持之不懈的努力之下,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

   “谢谢法官,我以前跟您发火也是着急想拿到钱那”,数着钱的老袁,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一声“谢谢”,一个“您”字,真是让我百感交集。看,我的付出、我的努力,当事人是看得到的!像我们这样的基层法官,接触到的社会是最“原生态”的,每一个案件都是社会问题在司法领域的投射,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平衡各种利益,以司法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法官并不是从事一项简单的社会劳动,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看穿社会万象时也品尝了人生的百味。

  从书记员成长为助审员,从幕后走向前台,从配角变成主角,我在一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慢慢成长。进入法院后的三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人们常说:成长是一种裂变,这种裂变有点像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生长痛”,但是痛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长高了。这三年,我经历了“书生遭遇乡土,法条碰撞现实”的心路历程,开始逐渐了解中国基层法治状况,理解审判的内涵。开始逐渐从感性迈向理性,从自发走向自觉。于是我明白要从点滴做起,耐心沟通、细致调解、精准判决、妥善执行;我明白法官必须能接地气,要能带着感情做工作,理解群众,帮助群众;我明白要办好每一宗案件,用真诚赢得每一个当事人的信任,努力能让他们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只有当辛劳了一年的农民工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当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被我们挽回,当一位年迈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当老赖乖乖地缴械投降,当无恶不作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我逐渐体会到:“法律是经过法官之手降临人世”。

  年轻的梦想即使高过云端,也要学会将根扎进泥土里,脚踏实地,恪尽职守!也许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直会是不被关注、默默奉献、劳心劳力的法官,但我们却背负着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宏大使命,先进的法治理念,通过我们落实到社会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只有我们付出才能让社会越来越信任司法,才能树立起司法公信力,法官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法治中国的理想才能实现。有了这份信仰的力量,才能促使我们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才能无愧于我们的热血青春,也将使我们挺直脊梁、站稳脚跟,真切的感受到:“路在脚下,信仰在前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