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000万人
2014-06-27 11:15:38 | 来源:法制日报 | 作者:刘子阳
  毒品与艾滋病、恐怖活动一道,成为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三大公敌。

  《法制日报》记者26日从公安部禁毒局获悉,当前,全球毒品问题加速扩散,不断恶化,毒品贩运已涉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毒品交易额8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13%。全球吸毒人员近3亿,每年有20多万人因吸毒死亡、1000万人因吸毒丧失劳动能力。

  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境内制贩毒活动猖獗、制毒原料走私流失突出、吸毒群体不断扩大和毒品危害日益加重的特点。

  我国禁毒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全面禁毒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危害最大的海洛因问题得到初步遏制。

  去年全国破毒品案15.1万起缴毒44吨 毒情形势严峻复杂

  我国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000万人

  《法制日报》记者26日从公安部禁毒局获悉,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人。其中,阿片类138万人,占53%;合成毒品117万人,占45%;其他3万人,占2%。按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计算,我国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000万人。

  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一些地方60%至80%的"两抢一盗"案件系涉毒人员所为;80%的吸毒女从事卖淫活动;全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有19.3%是注射吸毒所至;滥用毒品导致的精神失常、行为失控、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事件以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等人间悲剧时有发生。

  毒品问题不仅直接危害群众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带来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

  局地毒品犯罪可能泛滥

  我国处于周边毒源地包围之中,境外毒品对我"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日益明显。个别国家和地区以毒养政、以毒养军等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西南境外的缅北地区,是目前对我危害最大的毒源地。去年,该地区罂粟种植总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年产海洛因约60吨,国内80%以上的海洛因和90%以上的冰毒片剂来自该地区。西北境外的阿富汗,是全球最大的鸦片和海洛因产地,国内10%的海洛因来自该地区。此外,南美地区可卡因、非洲“恰特草”等毒品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转、集散情况日趋突出,对我国形成新的威胁。

  刘跃进坦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在全球毒情总体恶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将进入持续活跃期,局部地区还可能泛滥成灾。

  2013年,全国共破获制毒案件773起,打掉制毒厂点572个。仅在广东陆丰博社村一次就捣毁制毒工厂77个,缴获毒品2.9吨。令人忧虑的是,受贩毒暴利的驱使,跨境跨区域贩毒活动活跃,零星贩毒活动突出,病残人员及怀孕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贩毒猖獗,枪毒同源、枪毒同行特征明显。2013年,全国共破获武装贩毒案件291起,缴获枪支422支,225名禁毒民警因公伤亡。此外,随着境内外对制毒原料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制毒物品走私流失问题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毒品,因其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越来越受到吸毒者的青睐和追捧,滥用人数年均增长36%。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75%。在国内庞大毒品消费市场的刺激下,国内制毒活动愈演愈烈。

  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部针对不断发展蔓延的毒情形势,把开展禁毒斗争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础工作和民心工程,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201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5.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44吨,同比分别上升23.9%、26.8%和31%。

  针对我国毒品主要来自境外的实际,大力强化堵源截流工作,逐步形成了覆盖主要陆路、海路、空路、邮路的查缉网络。针对国内一些毒品问题严重地区,实施分级挂牌、分类指导,先后对广东陆丰等重点县市区进行挂牌整治,初步扭转了毒情严重状况。针对国内制贩活动蔓延问题,强化专案经营和侦查破案,组织开展了打击制贩合成毒品、打击网络吸贩毒、破案会战等系列专项行动。

  刘跃进表示,我国禁毒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全面禁毒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危害最大的海洛因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一批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国内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基本禁绝,为推动禁毒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05年全国范围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在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入开展禁吸戒毒工作,有效提升了戒治挽救吸毒人员水平。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戒毒康复新举措,总结推广云南"雨露社区"和贵州"阳光工程"建设经验,建立完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等多种戒毒措施相互衔接的戒毒康复体系。

  据刘跃进介绍,2013年,全国共强制隔离戒毒24.1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14.5万人次、社区康复3.8万人次。全国戒毒后3年未复吸的达88.8万人。

  为有效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毒品预防教育被视为治本之策。国家禁毒办、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等18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群众性禁毒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积极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公众禁毒意识和涉毒高危人群拒毒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已建成省级禁毒教育基地20多所、禁毒社会组织700多个、禁毒志愿者100多万名,每年新发现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的6.6%。

  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也更加严格。2013年,全国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案件1054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5740吨,阻止出口7.3万吨,有效防止了流入非法渠道。

  针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重点品种、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和打击行动,加大来源倒查、流向追踪力度,集中清理网上涉毒信息,严厉查处走私、非法买卖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活动。

  大力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联网应用,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效能。加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国际核查工作,暂停了一批可疑易制毒化学品的出口。

  禁毒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受金三角毒源地及历史现实因素影响,湄公河逐步被各种贩毒势力所盘踞,成为"毒品南下、制毒原料北上"重要贩运通道,导致沿岸地区治安形势复杂不稳,毒品制贩、走私军火犯罪突出,敲诈勒索、绑架、抢劫等事件频发。

  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公安部部署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一机制,提升四国执法合作水平,不断改善该流域治安状况,造福沿岸人民,在中方提议和倡导下,中国、老挝、缅甸、泰国于2013年4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

  截至2013年6月20日,四国共破获涉及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案件17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34名,缴获各类毒品9781.3千克,易制毒化学品260吨,枪支38支、子弹1125发,毒资361.2万美元。

  公安部边防局副局长周书奎表示,这些行动战果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当前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的严峻性,也再次证明中老缅泰四国开展"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维护该流域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巡视员李祝群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禁毒国际合作是我国对外执法安全合作中起步较早、合作较深、成果较丰硕的领域,是禁毒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多年来,国家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政策,紧紧围绕国内禁毒斗争需要,坚持国际和国内协调,双边和多边结合,延续和创新并重,各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禁毒战略沟通、执法合作、司法协助、经验交流、人员培训、替代发展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发展的禁毒国际合作格局已基本形成,效能和水平逐年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