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永恒
——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2017-03-29 16:39:5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靓洁
  题记:此为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青年法官沙龙一月一主题3月讲稿,愿以此来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和曾经的曾经!愿在柔和的春风里,奏一曲高歌,煮一壶浊酒,敬英雄的史诗!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洗礼,不可不谓博大精深。而就其如何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更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今天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分钟里,我们不可能探求五千年的历史传承,那么我想从诗词文化的细微之处着手与诸君聊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同仁能够走进传统文化、走进你们的内心世界。

  我国的诗词文化在历史的海洋中沉沉浮浮了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内涵,它在千年的岁月中始终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更是带着先贤的智慧在我们血液中流淌着永恒的情思。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说先秦的《离骚》、《楚辞》,亦不谈大唐的盛世之景,也不论宋词的唯美多情,单单拿两位大家或许已经比较熟悉的诗人来浅谈一二。

  不知道诸位对这两位诗人是否熟知,但相信他们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大家一定听过(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又比如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然也有不少的影视作品中出现过他们的身影,比如去年风靡过一段时间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但个人以为这部IP剧演的不尽如人意,相比早期的两部作品,容若的形象演得不够传神。记得小时候看过《烟花三月》和《康熙秘史》,私以为相对如今的影视形象这两部作品演得更加丰满。不过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与大家一同来品读他们的诗词人生。这主要源于我去年偶然间翻阅到一本书得来的启发。这本书其实是两部构成,分别是《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和《当纳兰容若遇上仓央嘉措》,这是本很有意思的书,不过书中仍是将两人分开阐述,今天我们就两人做个简单的对比。

  从二人的生卒年,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是在容若即将去世的三年前仓央嘉措出生,就地域而言两人可谓是天南地北,就时间而言,两人几乎是君生我未生,可以说完全没有交集。但总的来说,他们,一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侯门贵公子,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身处紫禁城而心向布衣生活的词人,一个是游走于布达拉宫与拉萨街头的活佛。他们身份不同,生命之所系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的情衷,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纯净和真实!就是这样的两位诗人,在清朝的诗词史上抒写了最真的情怀。

  他们不是用笔在写诗,是用心在抒写人间真情,这正是我们民族始终坚持的真善美,更是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永恒的旋律。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巧,更需要的是一份对内心的追寻以及一份真心的付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样是如此。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中国传统文化就在那里,只需静下心来,凝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感悟那份流淌在血液中的永恒,你就会感受到诗词之美、文化之美,继承与发展也就在不经意之中缓缓流动。

  面对俗世的喧嚣吵杂,面对市场的物欲横流,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请停下您匆匆的脚步,请为心留一份净土,为情留一处栖息地!在清晨、在午后、在雨夜,捧起一本散发淡淡墨香的书籍,品味历史的厚重、感受人生喜怒哀乐,触摸文化的阳光,感悟内心情感的喷发!任时光缓缓前行,在蓦然回首间,看青山依旧,品书籍无声,感岁月不语,听花开花谢,一抹书香,浅抒流年,墨香点点,笑靥成风,愿传统流传,文化不老!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