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区法院:简案速裁催生质效“蝶变”
2020-03-17 16:13:1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江红霞 闫俊
 

  速裁法官在研讨案件。古乡 摄

  从5713件到13100件,2016年至2019年间,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收案数增长近130%。

  从67人到50人,2016年至2019年间,灞桥法院的办案法官数减少近25%。

  “收案数激增、法官数却减少,一增一减间,办案压力增加、司法效率低下、审判质量滑坡……一系列连锁反应初见端倪。在‘变’中求解,成为破解僵局、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必然选择。”灞桥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学义的话掷地有声。

  2017年4月起,灞桥法院立足审判实际,以源头分流、优化配置、示范诉讼、打造标杆为抓手,不断深化速裁机制改革,缓解了人案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审判质效发生了可喜“蝶变”。

  ■源头分流:“双轨制”带来“加速度”

  “现在开庭!”

  2019年12月4日上午9时,随着法槌声的响起,石某与钱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在灞桥法院拉开了审理序幕。

  40分钟后,王守珍法官当庭宣判:“被告钱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告石某偿还借款本金20000元;被告钱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告石某支付借款利息(以20000元为基数,按年利率6%自2019年2月1日起算至实际给付之日)……”

  清脆的法槌声再次响起,案件一审审理终结。

  当天一上午时间,王守珍马不停蹄地开了三个庭,当庭宣判两案。

  “都说法院案子多,我都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了,没想到立案不到二十天就开庭,更没想到当庭就宣判,这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告石某竖起了大拇指。

  简案快审快结,得益于灞桥法院推行的源头分流“双轨制”。

  在传统的随机分案模式下,繁简案件混杂,简单案件囿于送达、排庭等流程,迟迟不能裁判,审判效率低下;复杂案件也难得到精细化审理,审判质量滑坡。在源头将简单案件导入速裁快车道,将复杂案件引入专业化审理的慢车道,成为灞桥法院审判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2017年4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灞桥法院打破随机分案机制,对案件从立案源头进行繁简“双轨制”分流,有区别地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设立专职程序分流员,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民商事案件分流至速裁组;抽调四名青年法官成立速裁组,组建办案团队,推进简单案件快审快结;赋予速裁法官回退权,可在三个工作日内将不适合速裁的案件无条件回退。

  2017年至2019年,灞桥法院速裁员额法官占比从8%增至15%,分流的民商事案件数从1521件增至3612件,分流案件占比从27%提高至47%。在全院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23.85%的大环境下,业务庭法官人均年收案数同比仅增长11.55%。

  “‘双轨制’既确保了大量简案快速审结,又让业务庭法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审理复杂疑难案件,为审判带来了‘加速度’。”灞桥法院立案庭庭长徐严如此评价源头分流的作用。

  ■优化配置:“传帮带”助力“生力军”

  “审理查明部分,不用列与裁判结果无关的事实。”

  “本院认为部分,少了对合同效力的认定,直接论述原告能否行使法定解除权,逻辑上不够严密。”

  “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阿拉伯数字后面用的是点,汉字后面才用顿号。”

  “缺席审理的案件,要援引民诉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

  2017年4月24日,法官助理周巠草拟的第一份判决书,从标点符号到文书格式,从遣词造句到法条援引,从事实认定到文书说理,被法官王菊娜从头改到了尾。

  “句句都在点子上,我改!”周巠心服口服。

  司法员额制改革后,怎样让司法“生力军”快速成长为“主力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借助速裁平台,做好司法实战中的‘传帮带’工作,是助力法官助理向法官‘华丽转身’的关键。”灞桥法院审管办主任屈蓉一语道出了破题之道。

  2017年4月以来,灞桥法院探索构建速裁组“1+1+N”模式:组建速裁组,每名速裁法官组建一个办案团队,各团队配置一名未入额法官为法官助理,并配置一至二名书记员。法官助理负责庭审记录、文书草拟等审判辅助工作,书记员负责文书送达、当事人接待、卷宗报送等事务性工作,法官负责庭审主持和裁判文书的签发。为确保各团队形成最大合力,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细则应运而生。

  速裁组将每周五下午固定为案件研讨日,组织法官助理、法官探讨疑难问题并确定类案裁决方案,内部难以形成一致的,提请全院专业法官会议深入研讨。资深法官向青年法官、法官向法官助理“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的风气逐渐形成,审判资源配置日趋优化,审判效能逐步提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在大量案件的磨砺和“传帮带”模式的牵引下,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的事实认定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日益提升,司法“生力军”快速成长起来。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9年4月29日,灞桥法院四名新入额法官在国旗下郑重宣誓。这四名通过第三批员额法官遴选的法官中,三名来自速裁团队。

  362件、328件、267件,2019年4月至12月,新入额的三名速裁法官交出了精彩的结案答卷。

  ■示范诉讼:“四两”个案拨动“千斤”量案

  “业主负担每平米65元的供暖接口费,开发商负担每平米35元的供暖接口费…”

  “承担一部分费用不要紧,但开发商不履行咋办,有制约没?”

  “这写着呢,开发商用10套未售房屋的销售款承担供暖费。若10月10日还未付款,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我同意,我就希望今年能供上暖。”

  2018年8月29日,灞桥区某安置小区的公告栏里,贴上了法院调解书和开发商的公告,业主们聚集于此,议论纷纷。

  时间回溯到2018年7月2日。业主老王以其购置的房屋迟迟未供暖为由,将开发商和村委会诉至灞桥法院,要求二被告按合同约定向供暖部门缴纳供暖接口费等费用。

  当日,案件流转至速裁法官张艳英处。她敏锐地意识到,供暖是全小区的问题,个案背后是批量案件。

  张艳英第一时间联系了开发商和村委会,并充分听取了原告和其他业主代表的意见,多次组织开发商、村委会、业主代表三方调解。几经磋商,终于使三方达成一致。开发商将法院调解书公布于小区公告栏中,发布公告呼吁业主参照履行,协同解决供暖问题。

  这便有了开头这一幕。

  2018年12月,寒风凛冽,老王家如期供暖。

  “业主们都准备集团诉讼了,没想到我的案子一调解,其他人都不用到法院了。灞桥法院的法官办案用巧劲,可谓四两拨千斤!”老王很感慨。

  批量案件具有涉案人多、牵涉面广、敏感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模式审理,往往审理周期较长,调撤率、服判息诉率、自动履行率较低,群众满意度不高,社会效果欠佳。

  为化解这一难题,灞桥法院试行示范诉讼机制:指定速裁团队负责商品房购销、物业服务、融资租赁合同等系列性、群体性案件,选取个案精细化审理,形成裁判或调解方案。利用示范案件在审理流程、裁判结果上的示范指引性,将大量同类型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

  2017年4月以来,灞桥法院速裁团队共审结各类涉众型案件1400余件,调撤率约50%,无一起案件信访。

  ■打造标杆:“看齐精神”激活“一池春水”

  2017年,速裁组张艳英团队结案559件,速裁团队人均结案325件。2018年,该团队结案529件,速裁团队人均结案447件。

  2019年,速裁组王守珍团队结案1300件,速裁团队人均结案683件。

  “审判系统里沉淀着大量未结案,每天都在接待当事人、开庭阅卷、撰写文书中度过……但每当我想起当事人期盼的心情,就深感责任之重,告诫自己要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我爱你,祖国!我愿为你守护这一方的公平正义!”

  “专业和温情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专业让我透过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温情让我透过案件本身,努力化解诉争背后的矛盾……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我将牢记使命担当,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2019年9月29日,为献礼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灞桥法院拍摄了一条微视频,以全院民事审判结案数名列前茅的两名速裁法官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办案心路,表达了对祖国的诚挚祝福。

  视频一经发布,全院干警纷纷转发。

  “见贤思齐,打造标杆,就是要发挥标杆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队伍的生机活力,激活全院这一池春水。”灞桥法院副院长成倩说起了打造标杆的初衷。

  以速裁机制改革为契机,灞桥法院着力搭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平台,将有志于多办案、快办案的法官纳入速裁团队,有侧重、有选择地多分案。配强团队人员,完善审判硬、软件设施,推进事务性工作集约化办理,为法官减负,进一步解放“审判力”。定期对审判各项数据进行通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内外网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办案标杆进行宣扬,激励先进、鼓励干劲。

  长期的引领示范效应之下,全院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得以激发,长期良性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破茧终成蝶。三年来,灞桥法院人均结案数从2017年的177件增至2019年的252件,简易程序适用率从39%增至58.13%,发改率从4.84%下降至3.13%,案件审理周期明显缩短,审判质量明显向好,审判质效已然“蝶变”。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