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里的法治中国
2023-01-09 08:41: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韩伟
 

  早在二十年前,苏力在写作《送法下乡》之初,就给出过一个判断,“基层法院是中国法院的重头”,因为据当时的统计,全国各级人民法院3000多个,其中基层法院就占90%以上,而人民法庭有15000至18000个,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约占全国审判人员的六分之五。因此,人民法庭是了解中国司法的最重要场域,延伸之,它也是观察中国法治的最生动窗口。

  然而,长期以来,除了专门关注基层司法的研究者,或者是深度参与基层司法的律师、当事人,普通人对人民法庭的了解极为有限,甚至还停留在《秋菊打官司》中基层法官的自行车、大盖帽,抑或是背着国徽下乡审案的《马背上的法庭》等等印象中。时代飞速变化,中国的司法在日益进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地人民法庭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当代人民法庭需要被外界看见,被百姓了解。就此而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法治深壹度》栏目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推出六集纪实节目《人民法庭》,凸显其时代意义。

  《人民法庭》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接地气的写实风格。节目组选取人民法庭颇为用心,既有北国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法院五站人民法庭,又有江南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法院乌镇人民法庭;既有内陆地区的山西省平定县人民法院锁簧人民法庭,又有北京这样超大城市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天通苑人民法庭。每一集节目不仅深入法庭,更随着法官们的脚步,走进纠纷发生的田间地头,亲历矛盾化解的乡镇社区。每一集节目都有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案例故事,既有茶馆评理,又有船头审判,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影像叙事的展开,少了几分刻板的说教,多了几分日常的烟火气。如法官们谈论案件难点的午餐会,如召集双方调解中的“剑拔弩张”,再如对大鼓等地方曲艺的有机融入。节目秉持纪录、写实的风格,因此片中如实记录了成功调解或者判决的案例,同时对法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回避,哪怕是一次调解没能成功,哪怕是判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如实地展现,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立体的人民法庭,更完整的法官工作日常。

  通过《人民法庭》,不难发现人民法庭在城乡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五站法庭遇到的房地产、宅基地纠纷,还是乌镇法庭处理的房屋租赁纠纷,都是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的难题。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人民法庭应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它的服务体现在每一个个案之中,更延伸到个案所影响的社会关系与秩序。锁簧法庭的“五色预警”通过分类施策,防止民转刑案件以及个案矛盾的激化;乌镇法庭打造互联网共享法庭,送法进商铺,服务地方营商环境;天通苑法庭独创夜间法庭、夜间送达,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助力国内最大城市社区治理。人民法庭看起来“小”,处理的案件比较细碎,但他们正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大系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人民法庭到基层法官,由案件审理到下乡调解,更能看到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在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中,老一辈的司法工作者走村入户,主动进行案情调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湖南省宁乡市人民法院灰汤人民法庭为处理堂兄弟之间的相邻权纠纷,不仅上门查看房屋实际状况,还先后四次入户调解;五站法庭为了解决宅基地纠纷,既邀请了地方政府“土地助理”调查核实,又多次上门实地勘验,正是体现了注重调查,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妥善化解矛盾的优良司法传统。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法院百善人民法庭调处纠纷,利用当地重人情的社会文化,在茶馆里评法说理,不仅邀请了社会贤达,连邻座喝茶的大叔都主动参与,促进了当事人认错息讼,这又是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精神的生动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推及法庭、法院之前冠以“人民”的特殊含义。解放之初,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这不仅是名字的变化,更意味着人民司法机关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人民法庭》中,天通苑法庭的法官主动为旗袍案的当事人考虑,省下了不必要的鉴定费用;锁簧法庭的法官在处理完母子间土地承包纠纷之后,还多次上门劝解说服,努力降低诉讼对亲情的伤害。节目中的这些细节,真实地展现了基层法庭的“人民”属性,它不仅是解决某个法律问题,更是积极实现当事人多方面的诉求。

  英国法学家戴雪曾经说过,“法治”意味着所有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它更是指“各个阶层都平等地服从于普通法院所实施的普通法律”,这是一切文明社会的共有特征。因此,人民法庭尽管被认为是“基层”,或者是“普通”,但它却是社会主义法治大厦的根基,透过人民法庭的司法实践,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就能够洞悉中国法治的巨大成就。由此,《人民法庭》不仅是对基层司法细节的真实刻画,对司法进步的如实展现,更承载了对以公平正义为“生命线”的法治中国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法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