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者病困广州 为成事业欲以版权换生命
2003-07-07 11:24:18 | 来源:南方网 | 作者:段功伟 国平
任恢忠在病床上翻阅他潜心思索的结晶———《物质·意识·场》。严亮摄
  “如果有人能帮我解决巨额医疗费用,让我赢得生命,完成未竟的事业,我愿意出售或转让专著版权。”昨天(7月6日),因肺癌入住广州复大医院的民间哲学家任恢忠这样对笔者说,穷己一生痴迷于哲学世界的他,脸上写满希望与疲惫。

          “小人物”搞出大名堂

  就像他自己研究的哲学命题一样,任恢忠本身就是一组矛盾。虽然只是福建省福清林业局工程师,但他并不“安分守己”,凭着对哲学的满腔热爱,倾尽30余年心血,写出著作《物质·意识·场》,提出不少新观点,在中国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1996年9月,中国哲学界的近60名专家齐聚福清市,专门就这本著作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科学泰斗钱学森读了任恢忠的书后,写信鼓励他,称他的书“扩宽了视野,深受教益”,是“探索新的哲学思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钱老还在另外的两封信中,提到这本书,肯定书中体现的可贵探索精神。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翼星等认为,任恢忠的哲学思想的价值是:运用辩证法,对世界从以往平面的考察转向立体的考察;把矛盾看作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使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和运用了辩证法的中介范畴,提出了“零点运动”、“零点思维方法”等新的哲学范畴和命题。

  当然,也有人对任恢忠的观点不认同,纷纷发表意见指出不足。

  但这更说明了该书的不同凡响。任恢忠——一个哲学世界的“小人物”,硬是折腾出了大名堂。

          民间哲学探索者的辛酸

  想在哲学上有一番创见,非常难。

  而对业余的哲学探索者来讲,更是难上加难。任恢忠走过的是一条锲而不舍的辛酸之路。

  1960年,19岁的任恢忠上高二,开始对哲学产生兴趣。他见书上说,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就产生一个疑问:矛盾的特殊性又寓于什么呢?他想到了一重一重旋转的天体,一道“矛盾具有多重性”的思想火花突然在他脑海闪现。

  一段时间以来困扰自己的疑问解决了,任恢忠感到无比轻松。但他很快又不自信起来:前人是否已论述过了这个问题?这个想法是否具有独创性?于是,他又带着这些问题,一头扎进了马恩列斯著作的书海中。最后得出结论:领袖和先哲们没有这方面的论述。他就写下了《矛盾具有多重性》的初稿,并暗下决心:次年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立志研究矛盾多重性。

  1961年,任恢忠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大学梦,但他对哲学的痴迷疯劲,一发不可收。

  他进入林业局工作。从这时开始,他养成了半夜起来看书的习惯。

  为了省钱买书,他把一分钱掰成两分用。后来,还把烟戒了,跟妻子说:“我买书花的钱,就当我抽烟抽掉了吧。”他在几十年里,拥有了1万多册藏书。

  从1972年起,每个月都要坐3个小时的车,来到福州的省图书馆看两三天书,饿了就啃两口冷馒头充饥,累了就趴在桌上打一个盹儿。

  这一习惯,坚持了20年。他在这里做了60多本读书笔记。

  虽然处在文革的动乱时期,但任恢忠对哲学研究仍旧痴心不改。

  1969年,他写出了《矛盾具有多重性》第二稿。

  1977年4月,任恢忠因“帮派关系”,被下放到偏远的林场“劳动改造”。这下好了,再没有人来打扰他。他劳动回来就躲在房间里看书、写稿。1979年4月,他终于完成了18万字的第三稿——《试论矛盾的多重性与无限性》,远远超过1960年的第一稿和1969年的第二稿。此时,他还自学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生物学、普通心理学等多门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底子更好。

  但等待他的是责难。“研究的方向搞错了,不值得花那么大的气力去搞。”“这个题目太大了,涉及面太广,跟本身的身份又太不相称。你只不过是一个基层的林业工作者嘛!”

  社会开始有人叫他“疯子”。还有一位老师与人打赌后,特地跑到县林业局来看任恢忠是不是疯子。1980年2月5日,一个阴寒的日子,在去福州的路上,任恢忠写下这样一首诗:人世间/有的是美丽的花朵/我无法采摘……

  任恢忠不服,将第三稿打印200册,向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寄发,广泛地征求意见。结果反响很好,北京大学原哲学系主任黄楠森教授等一大批权威纷纷回信,给予积极评价。

  接着,他走出去,到省内外一些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寻访有关专家、学者,认真请教。这些老师,很多都非亲非故,有的是看他寄发的打印稿感兴趣而主动联系的,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则是他蛮闯的。

  为了文稿的命运,任恢忠作最后的冲刺。1986年10月,他北上蛮闯南京大学天文系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与南大天文系朱灿生教授座谈时,任恢忠将天体运动的普遍形式归纳为“自旋与互为绕转”,得到了高度评价与赞赏。

  从南京回来后,任恢忠充满信心,再次沉下心来,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翻改,并整整用了7年的业余时间,于1992年11月,全稿翻改完成。在30多年的写作过程中,光是被妻子卖掉的发霉的草稿纸,就达三四十公斤。

  接着忙出版。他先后在出版社面前8次碰壁。最后,终于于1995年9月问世。

          “欢乐在另一个世界”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任恢忠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他说:“其实还有许多好心的朋友,都不大理解我为什么对哲学如此痴狂。我也知道创造精神财富的人,得不到财富。我很累,很苦。但我的欢乐在另一个世界。”

  他举例说,1980年深秋的一个凌晨,整理了一个晚上的材料,他突然闪出一个念头:零点运动。睡意顿时被驱散。他清醒地意识到:在扩展运动与发展运动之间,有一个“零点运动”,好比是坐标系中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有一个原点“零”一样,在起着中介与引渡的作用。一切物质体系的生成与消逝、消逝与生成,都必须通过零点运动来进行引渡与转化。

  一种特殊而强烈的感觉袭来,他兴奋不已:我成功了!第二天早上,马上兴奋地给朋友写信,说:“从今天起,我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了。”

  由于享有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欢乐,任恢忠的研究进入快车道,先后写出了《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等三部新作的初稿或提纲。

  但一场厄运悄悄降临。2002年1月,他退休后,开始咳嗽。同年7月,他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咳嗽加剧。经检查发现,已是肺癌晚期。

  他先后到福建、北京、山东、广州的大医院求医,希望能为研究争得多一点时间,但病魔无情,今年5月,癌细胞已转移至7个脏器。转院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后,医院为他进行了高新技术和中医药等综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

  目前,巨额医疗费用困扰着这位哲学家,治疗大半年,已经花了近50万元,除了医疗保险报销6万元外,其余全部是4个儿女负担。为了帮助父亲,自费留学日本的大女儿被迫回国,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的儿子不得不借债救父。

  任恢忠对记者说,他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但想到自己事业未竟,就心有不甘。如果有谁能帮他解决巨额医疗费用,让他在余生完成三部新作,他愿意将《物质。意识。场》一书版权转让出来。

  任恢忠的哲学观点与“零”密不可分。现在,他的生命面临着死亡威胁,面临着“零状态”的引力。然而,就像他的“零点运动”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一切物质体系的生成与消逝、消逝与生成,都必须通过零点运动来引渡与转化”,任恢忠的罹病是不是一个“零点运动”的前奏?他的生命与哲学思想,是否将遇到一个得到“引渡和转化”的契机?

编后

  善待民间哲学家

  一个偶然机会,记者得到这个线索——一个痴迷于哲学的民间哲学家患病因治疗费用无着落困在广州。记者当即赶去采访。

  给他进行治疗的医院院长激动地对记者说,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社会精英,这样的人应该得到社会重视。

  院长的话使我们想到了更多。为什么明星病了,有那么多人关心;一个民间哲学家病了,要死了,却要以版权去换生命?任恢忠的书尽管不是很好懂,但我们感觉到了一个探索者的心跳——且不论他的学术有多少人认可,能产生多大的生产力,仅仅就他的探索精神,就值得学习,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

  一个不重视哲学的社会,是一个短视的社会。一个漠视哲学家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间。我们如何对待哲学的生存,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价值问题。

  让我们善待民间哲学家。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