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正视为生命??记优秀人民法官宋鱼水(一)
2005-01-13 16:20:0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崔丽
  年终岁尾,“2004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颁奖现场,获得殊荣的宋鱼水如往常一样,脸上挂着一丝淡定的微笑。正是这位看起来温婉、柔弱的女法官,用公正司法、倾心为民的天平,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勇作时代先锋的颂歌。

  38岁的宋鱼水,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在海淀法院荣誉室里,一面送给宋鱼水的锦旗这样写道:辨法析理,胜败皆服。

  让宋鱼水格外珍视的是,这是一位官司打输了的当事人写的,“这说明当事人对法官公正判决的认可。”由此,宋鱼水真切领悟到:公正是法官永恒的生命与惟一的天职。

  遇到这样的法官是我们的幸运

  宋鱼水法官生涯15载,独立办案11年,公正执法的信念如润物细雨,融入到她所审理的1200余件大大小小、各类民商事案件中。在当事人眼中,宋鱼水这个名字,就意味着纠纷的化解、司法的公正。

  2003年3月,一桩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打到宋鱼水的案头时,原被告双方已势不两立,水火难容。

  小周与小黄曾是大学同窗,一寝室住了四年,情同手足。毕业后,两人白手起家共同成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正当事业渐有起色时,原来哥们儿义气的草率引发利益纷争,两人一拍两散,小黄另起炉灶,生产同类软件产品。

  小周认为小黄的行为侵犯了自己公司的商业秘密,造成几百万元损失,一怒之下把小黄告上法庭。

  这个案件充斥着大量专业术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卷宗浩如烟海。仅原告方带到庭上的卷宗证据,就捆成了几摞,需要三四个小伙儿抬到法庭上。宋鱼水一条条地梳理着案件的争点: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经过9次询问、4次勘验、4次开庭审理,案情愈发明了。原被告都等待下判了,这时,宋法官问了一个他们想都没想的问题:你们双方能不能调解?

  调解?天方夜谭!为了这个案子,小周向公安部门举报小黄,小黄因此进了看守所,他的存款、房产等也被法院查封、扣押。宋鱼水第一次主持询问时,双方恶语相向,差点冲在一起撕打起来。

  伤透了心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再走到一起?两人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如果你们能重新走到一起,新的合作必将更牢固,因为所有的隐患和危机都已经用法律手段解决了。”宋鱼水慢声细语,但每字每句都如雨滴敲打在两个人板结的心田上。

  宋鱼水仍旧不疾不缓地说:“经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允许夹杂太多的感情因素,你们是有才华、重感情的儒商,在今后的合作中应以理性、法制为重,完善公司的各类规章,这会让你们的合作如虎添翼。”

  就这样,两个昔日“冤家”第二次握手,重整旗鼓,成为事业上的盟友。

  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原告代理律师何畏的意料,他曾对此案的调解不抱任何希望。一年多后,看到小周、小黄干得红红火火,何畏才逐渐明白宋鱼水法官的良苦用心。

  “案子下判容易,而判决的方式只能生硬地解决纠纷,不管判决的结果怎样,双方的利益冲突仍在,社会矛盾依然没有化解。”何畏律师说,“宋法官巧就巧在,她找到了双方的‘心结’,并且想得更为深远,不仅化解了当事人间的纠纷,变竞争为合作,又保住了知识产权,获得双赢效果。”

  “否则这个官司判下来,必有一方上诉,没准儿案子打到现在还结不了。”何畏由衷地说,“这样的结果远远超出了案件判决的意义。”

  当事人小周的感触更深:“遇到宋鱼水这样的法官,是我们的幸运。”

  看宋法官调解是一种享受

  近两年来,宋鱼水所在的知识产权庭,审结420多件案子,调解结案率70%。

  案件审得越多,宋鱼水下判时的笔就越沉重。她发现,大量的经济纠纷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仅靠法律很难解决。“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缠诉,可能把双方都拖垮。

  一个尽责的法官,依职权调解,有利于彻底解决纠纷,使社会效益的损失和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取得‘多赢’效果。”

  “准确把握公正尺度,引导当事人用信任的方式解决纠纷”,在办理“桂香村”、“满福楼”这类北京老字号企业纠纷案件中,宋鱼水正是遵循这样的办案思路,很好协调了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鼓励和促进交易,不但保住了“桂香村”、“满福楼”等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而且使其发扬光大。

  有人说,看宋鱼水调解,是一种享受。那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滴水穿石的艺术,也有柔中带刚、决不迁就“和稀泥”的棱角。

  博士生小刘写论文“走捷径”,从网上下载文章大段抄袭。宋鱼水与合议庭成员将近20万字的论文通读一遍,仔细比对,发现抄袭近5万字,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侵权十分明显。国家培养一个博士生不容易,宋鱼水建议调解结案。但小刘态度强硬,声称“纯属巧合,没有抄袭”。

  第二次开庭结束后,小刘虽愿意接受调解,但只答应赔钱,不承认抄袭,也拒绝公开道歉。“不行!”宋鱼水坚决地说,“这案子的要害就是侵权,原告不会同意你把抄袭的事抹过去,调解不是不分是非。”

  “我真是没法承认啊。我们这圈子特别小,我明年就要毕业,要是大家知道这事,做论文、找工作都黄了。宋法官,您就帮帮我吧!”小刘带着哭腔。宋鱼水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判小刘侵权并道歉。

  过后,宋鱼水说:“我也知道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前途,可是纵容了这种行为,不仅害了他,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2003年元旦,宋鱼水收到了一张精致的贺卡,上面写道:“我曾经恨过您。请原谅我的年少轻狂,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这正是已经毕业上班的小刘寄来的。宋鱼水无比欣慰。

  打民事官司,有输有赢,本是常理。但如何能让胜者堂堂正正,败者明明白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宋鱼水的法官辞典中写着这样的话:法官要做到公正,不能仅仅一判了之,还必须将法律规定、法律标准向当事人“释明”,将法理与公正及时传达给当事人,这样才能赢得理解和遵从。

  一家租赁公司败了官司,一时难以接受。代理律师抱着一堆法律条文找到宋鱼水“说理”。宋鱼水并没有因为案子结了而一推了之,她让那位代理人坐下来,一条一条详细解释。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代理人这才意识到宋鱼水的嗓音都沙哑了。代理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宋法官,您别再说了,我们是理亏,认了。”

  在海淀法院打知识产权官司,当事人拿到的判决书最厚,也最耐看,生涩的法律条文后,往往蕴涵着深入浅出的生活规则,通俗易懂,就连不是案件的当事者,也看得清楚明白。

  她那股较真劲儿,我们佩服

  宋鱼水还在经济审判庭任副庭长时,就开始对判决书动“大手术”。

  1998年,宋鱼水审理了一起经销权纠纷案件。一家经销品牌啤酒的公司,啤酒大量过期,这家公司瞒天过海,把生产日期涂改后继续销售,这种行为被媒体曝光,舆论哗然。该公司经销的各类啤酒销量一落千丈,其中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啤酒损失最为惨重。总经销商决意把这家公司的经销权收回。

  闯了祸的公司急了,诉至法院,称从未拖欠货款,总经销商无权取消自己的经销权。

  当时,对经销权规定在法律中尚属空白。各种法律关系在宋鱼水脑海中翻腾起来:未违反合同约定,总经销商收回经销权有无道理?总经销商无辜被牵累,公正如何体现?消费者公共利益受损害,法律的导航作用又在哪里?

  查资料,去工商部门调查,向专家请教,最终宋鱼水用法律原则作为裁判依据,支持了总经销商。

  相对于原来判决书“原告诉称、被告辩称、法院认为”的传统模式,宋鱼水对判决书进行大胆改革。在长达6000字的判决中,她引入双方举证、质证,以及对证据的分析认定。面对逻辑清晰,说理充分的判决,原告无话可说,并为自己丧失商业信誉的行为懊悔不已。

  说起宋鱼水这股子较真劲儿,当时经济庭的同事杨靖、戴国一帮年轻人,打心眼儿里佩服。

  杨靖说:“老百姓的证据意识越来越强,每个上法庭的人,都带着一大堆证据,由于以往判决书上没有法官对证据的分析认定,他不知道法官确认了哪条证据、没采纳哪条证据,觉得法官还没听清我有没有理就下判,或者认为法官与对方做‘扣’,故意不采纳我这方意见,因此觉得判决不公。”

  “我们也经常为此苦恼,怕当事人看不懂判决。”戴国说,宋法官判案的可贵之处在于,力求把当事人疑惑、关心的问题都说清楚,而不单纯侧重法理的分析,输了赢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会信服判决,自觉履行。“只不过,制作这样的判决书,累多了,但宋法官乐此不疲。”

  一位法学专家评价说,宋鱼水法官通过判决书把个案的公正标准向当事人释明,就是通过程序正义给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明白的公正。

  宋鱼水笑了笑:“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判决书是给当事人的,让当事人看得明白、得到认可,是对一个法官公正判案最基本的要求。”

  如今,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规范性,已成为法院司法改革的明确要求。

  “2004年度法治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对一个法官而言,能做到业务精通、公平断案已经不辱使命。但宋鱼水却向前推进了一步,达到“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境界。更多的人由此坚信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是非总有公道,公道自在人心。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