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姓心里的好法官
——记泗水法院圣水峪人民法庭庭长臧华
2010-11-17 16:49:0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 杨杰 海宁
臧华在办案途中
  “呦,大山里的法官过来了”,每当臧华到泗水县法院机关办事,同事们总是这样亲切地和他打招呼。眼前的臧华,一身工作装显得那么职业干练,脸上总是挂满了微笑让人容易接近,最显眼的莫过于他经常背着的一个鼓鼓囊囊、略显陈旧的大书包,包里装满了文书材料,有人问背着这个大书包不累吗,他总笑着说“习惯了,这样办案方便”。

  一路上风雨历程,十五年春华秋实。自1995年考入法院以来,臧华已经连续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如一日,臧华带领全庭干警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百姓的认可。他先后荣获泗水县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县十大道德模范、济宁市优秀调解能手等称号,圣水峪法庭被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三零”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在臧华心里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说:当事人的满意才是对我的最高褒奖。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办案

  多年的基层生活,使得臧华对当地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深厚感情,与当地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正是这种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推动着臧华在办案实践中始终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2008年夏天,他承办一起宅基地纠纷,双方当事人都住在泗张镇,距离法庭一百多里。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他和两名干警在麦地里找到了正在抢收麦子的双方当事人,看到当事人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二话没说便撸起袖子帮忙割起麦子。两家的麦子割完时间已是下午,他们就在地头上给双方做起工作。双方当事人看着汗流浃背的臧华,当场达成和解协议,一起可能长期诉讼的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

  臧华所在的圣水峪法庭辖圣水峪和泗张两个镇,辖区近10万人,大大小小200多个山头星罗棋布,村与村之间隔山越岭,村民居住分散,最远的村庄距法庭100多公里,群众诉讼相当不便。鉴于这种情况,他带领全庭干警转变办案方式,走下三尺法台,调查在田间地头,开庭在农家院落,送法到群众身边,四年来在山区流动办案行程达10余万公里,成为山区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线。他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大山里的天平守护者”,圣水峪法庭也被社会各界称为“大山里的流动法庭”。

  有1%的调解希望就会付100%的努力

  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大多数是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土地承包等民事纠纷,案件看似简单,但由于农村特殊的人文、习俗和地理环境等,处理起来相当繁琐、棘手,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不仅会破坏家庭内部、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基层的稳定。“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件案件只要有1%的调解希望,臧华都付出100%的努力耐心做当事人的工作。

  今年3月份,圣水峪法庭受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后,他带领法警立即对住址在县外的被告人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冻结了被告人的财产。当了解到原被告双方系常年业务伙伴,合作关系一直比较融洽,只是由于近日被告资金短缺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才导致产生纠纷。本着和谐司法的理念,他从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出发,积极协调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原告得到了被告主动交付的货款后申请撤诉,双方也恢复了业务往来,又签订了新的买卖合同,案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法律和经济效果。事后被告人感慨的说:“我原以为这次打官司会停产遭受损失,没想到泗水的法官不仅公正执法,还为我们双方企业生产经营着想。”

  15年来,他审结案件1500余起,年均办案100余起,标的额达2000余万元,调解撤诉率高达70%以上,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引发上访,当事人说“把案子交给臧法官,我们心里踏实”。

  清贫并快乐着

  臧华刚到圣水峪法庭上任时,法庭办公室已年久失修。他在院领导的帮助下,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协调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于2008年8月在原址法庭上翻建了新法庭。现在,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新法庭已经投入使用。到过法庭的人都知道,竹子和松柏是法庭的“两大宝贝”,一年四节绿色满园,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竹林法庭”。“每当一进法庭,看着这片绿葱葱的竹林,闻着带有乡土气息的花香,心情相当舒畅”,臧华逢人便自豪地推介自己的竹林。

  “廉洁是法官的生命”,臧华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做人的底线。臧华的妻子下岗后现在在一家企业打工,孩子正上中专,父母均年老多病,家里唯一的“大件”是花两千多元组装的一台杂牌电脑。背着家人,他把家里两代人收藏的上万元图书无私的捐献给法庭,建起目前全市唯一一处法庭图书室。有一次,因为一个案件需要到连云港出发,他和副庭长梁磊在凌晨动身赶到目的地后,想方设法冻结了被告人的银行存款,促使两个案件迅速调解结案。当事人想让他们在连云港住一晚上,第二天到花果山游玩,被他婉言谢绝。这次办案从出发到返回一共用了15个小时的时间。面对不算富裕的生活,臧华这样自我解嘲: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有一个原则是不能变的,那就是不要总认为社会欠你的,你要想想你为社会做了什么。无欲一身轻,清贫能带给我快乐”。

  在臧华简朴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西方谚语“要想成为法律方面的专家,一个法官只有经过二十年的学习研究,才能勉强胜任”。坚持日常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1岁的他像个学生一样不甘人后。他每年都为庭里订阅各种法律杂志,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为了审理好新类型案件,他查资料、找案例,请教老师,直到把握准法律和案情才进行处理。他在中国法院网上开辟了个人博客,发表法律心得,探讨法律难题,广交法律界朋友。在目前全国3万多会员网友中,他的博客点击率排名位居第三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天地之间”正是臧华博客上的网名。名如其人,臧华用其15年的坚守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爱和执著写就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马尚田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