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常在我案头
2012-10-23 16:13:5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江苏省江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元
  离开法院转岗到人大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但我对法院的感情没有变,仍然保持着每天上班阅读《人民法院报》的习惯,了解法院工作最新动态。看到法院报举行“携手同行——我与《人民法院报》”征文活动,我特意翻出了一直珍藏的《人民法院报》1992年10月1日的创刊号。转眼间,法院报已经陪伴我度过了20个春秋。

  我清晰地记得20年前拿到第一份法院报时的心情。那时我担任江阴法院民庭庭长,之前一直苦于法院间交流少,只能依靠上级法院工作简报等极少的途径去了解和借鉴其他法院的工作。当我看到法院报创刊号时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对开四版大报,“高院精神”、“工作动态”、“各地案件”,还有专门刊载法官作品的“法苑芳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全国法院信息“尽在掌中”。

  1993年后,我先后担任法院的副院长、院长,法院报也成了我审理执行案件、加强队伍建设、学习上级文件的良师益友。我逐渐养成了剪报的习惯,看到法院报上的好文章,介绍兄弟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就剪下来分类收集,供工作参考,并多次与报社记者和编辑交流、请教,熟悉以后还把他们请到院里来讲课。2007年,江阴法院成为无锡第一家成立知产庭的法院,这项工作的开展就要归功于法院报。在那之前,设立知产庭的基层法院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才有,其他省份很少。我从法院报上读到相关报道,意识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视,就第一时间向地方党委汇报,向上级法院争取,并得到了支持。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就从法院报上学习法庭建设经验,并培育出了全国先进法庭——澄江法庭,1996年12月17日,关于澄江法庭的报道——《江水澄澄江月明》成为江阴法院在《人民法院报》刊载的第一个头版头条。1997年,江阴法院在全省率先建立特邀陪审员制度;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这些工作和成绩都离不开从法院报上学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2007年,江阴法院与法院报社联合举办“江阴杯”好新闻竞赛,并承办了“社会涉法新闻研讨会”。

  对于一名基层法院院长而言,如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如何推动法院工作不断发展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法院报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受到,近年来江阴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评全国优秀法院,法院报功不可没。

  如今的《人民法院报》,已从黑白四版变成彩色八版,周报变成日报,一日一个周刊,内容的丰富程度今非昔比。江阴法院订阅的报纸,也从初期以庭为单位到现在干警人手一份,还向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赠阅。法院报在不断发展进步,阅读和影响的人群在不断扩大。

  20年前,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同志在发刊词中把《人民法院报》办报宗旨归纳为“四个服务”:为加强法院的审判工作服务;为提高法院干警的政治、业务素养服务;为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与监督法院工作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20年来,《人民法院报》一直这样在做;展望未来,相信会做得更好。

                   (人民法院报2012年9月29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