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温暖送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转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2013-06-25 09:26:54 | 来源:中国法院网山东频道 | 作者:纪鹏辉 司炜
  “谢谢法官,没想到法院一天就把我多年来辛苦打工的钱给要回来了。”一位农民工打扮的当事人紧紧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当日立案、当日结案,这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已不是新鲜事。该院坚持为民服务、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和创新各种行之有效的便民利民举措,取信于民。

  民事速裁便民

  东营区法院位于中心城区,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该院成立了全市首家以法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杨玉玲法官工作室,负责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快调、快审、快结。据悉,2012年,杨玉玲工作室结案 580 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数的14.51%。收案后一日内结案131 件,10 日内结案 248件,案件平均审限38天,调撤率达到78.5% ,无发回重审、改判案件。2013年该院经过充分调研,在原有基础上,为杨玉玲法官工作室增配辅助人员、加强装备建设、畅通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了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

  该院还积极探索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衔接新路径。于 2009 年正式启动诉前调解机制——聘任社会经验丰富、法律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民陪审员为诉前调解员,开辟专门的调解区域,于立案之前,由诉前调解员主持当事人双方协商,最终自愿达成一致意见,使纠纷在案外得到提前化解。诉前调解中心成立三年来,化解纠纷1351起,处理时间一般不超过15天,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得到了最大的维护。

  诉讼服务利民

  “同志,请坐!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东营区法院导诉员一声亲切的问候,立刻给当事人温暖的感觉。随着工作作风的转变,司法为民、热情服务的意识增强了,板着面孔的现象不见了,单纯办案、机械办案的现象少了……

  东营区法院在立案大厅设立了便民服务室,配备了导诉员诉讼引导、 风险提示、 案件查询,安装了触摸屏、复印机、院长信箱,以当事人为本的导诉制度落到了实处。实行诉讼材料集中收发,由立案庭安排专人办理材料的登记收发、与办案人员联系、诉讼材料接转、诉讼疑问解答等方面的工作,方便当事人诉讼。开辟了当事人休息区,配备了饮水机、报刊杂志等物品,方便当事人休息。立案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当天开庭信息,开庭时间、地点一目了然。专设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庭受理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将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缩短办案周期,更加方便当事人诉讼。建立起委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参与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制度,尝试委托工会调解。“老百姓最讲公道。让每个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既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该院院长李爱群说。

  阳光审判暖民

  在东营区法院,“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不仅是一种心系群众的作风,更是一种谦卑务实的姿态。贴心周到的诉讼服务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当事人的意见建议也备受重视。该院大厅里设置了一面“法官墙”,汇集了所有一线法官的照片及个人简历。当事人既可以通过介绍了解法官,也便于对法官进行监督。实行案件监督卡制度,当事人可对法官行为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卡随案卷装订归档。坚持开门接访,立案大厅的接访室设有专人负责接待来信来访,将每周三固定为院长接访日。同时,该院在其网站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开庭信息、执行信息,所有非涉密及个人隐私案件裁判文书一律上网,方便当事人查询。该院 17 个审判法庭全部建成科技法庭,综合利用网络计算机、 实物投影仪、摄像机等多种设备,实现网络庭审直播、庭审点播、远程作证等功能,完整记录庭审过程中的视音频及举证过程,审判全部过程公开,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判质效、树立司法公信,真正给人民群众以公道、尊重和温暖,东营区法院正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一承诺。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