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夺隘 渐入佳境
2017-04-20 09:37:24 | 来源:人民司法 | 作者:倪寿明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赞成2606票,反对180票,弃权49票”,表决通过了周强院长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赞成率达91.83%。往远处说,这是自1990年实行表决器以来最高的赞成率。从近处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的75.24%逐年上升,今年再创新高。反对票从2013年的605票逐年下降到180票,今年再创新低。一升一降、一高一低,不仅表明全国人大代表的认可度和满意率在逐年提高,更表明在周强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班子带领下,最高人民法院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闯关夺隘,已经渐入佳境。
   我们清晰地记得2013年的春天,周强院长上任伊始就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所有部署都紧紧围绕实现司法公正这个目标来展开,所有不足都紧紧围绕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这个目标来弥补,通过千百万个案的公正审判,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四年多过去了,最高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司法公正与防错纠错同步展开。全国法院每年审理千百万各类案件,涉及数千万人的权利之争、利益之争、财产之争,实现了99%的服判息诉率。尤以纠正冤错案件令人印象深刻,从依法改判聂树斌无罪,到对陈满等冤错案件当事人依法赔偿,无不受到人民代表好评,树起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在纠正冤假错案的同时,防范错案的制度机制建设同步展开。
   ——司法公开度与司法透明度相向推进。全国法院依托信息化建设,以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为载体,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已经初步构建出了一个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尤以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的开通为标志,司法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在庭审直播网上,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直观、方便、高效地旁观庭审,使得庭审更为透明。从庭审旁听的“现场正义”、报纸广播的“转述正义”,到电视和网络直播的“可视正义”,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回应了社会关切,促进了公平正义。
   ——司法保障有效融入治国理政新战略。全国法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深刻理解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新内涵,全面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国家治理当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把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作为司法工作的新坐标,充分运用司法的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更加有效治理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司法体制改革极大提升了司法效能。全国法院把科技创新与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统筹起来,通过统一证据标准、规范办案程序,进一步提高整体效能。比如,坚持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和办案组织建设,建立与新型办案模式相适应的司法管理体制。同时,改进院庭长管理的内容、方式,用制度机制、现代科技、案例指导等办法,推动司法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还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
   ——司法执行模式实现了根本变革。周强院长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面对2000多名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承诺庄严,饱含深情;决断豪迈,源自担当。从承诺到现在仅仅一年,全国法院不仅受理执结案件大增,更重要的是与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执行法官足不出户即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和相关信息,实现了执行模式的根本转变。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正如周强院长所要求的,全国法院在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代表、委员的期盼相比,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相比,工作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要把代表委员们的肯定和鼓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把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指出的问题作为改进工作的发力点,把提出的建议纳入今后的改革方案和工作措施,努力把人民司法工作做得更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上一份厚礼!
   (原载《人民司法》杂志2017年第4期)

责任编辑:高赞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