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记忆 政协委员建议为历史建筑“立法”
2018-01-26 21:06:0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蒋青琳
  十八梯、湖广会馆、东水门….。.这些都是重庆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如何让历史建筑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机更新,是正在召开的重庆市“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他们建议,从法规体系上为历史建筑提供保障。

  位于西南一隅的山水之城重庆地域环境独特,历史遗存类型丰富。“重庆拥有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4个中国传统村落、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优秀历史建筑、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9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积淀深厚。”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周铁军26日表示,“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重庆处于一个相对滞后位置,2015年才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执行《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重庆市主城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这种滞后可能会导致文化遗产、文化风貌在接受科学保护之前就已受到损毁。”

  周铁军认为,“具有传统意义的老地名逐渐消失后,将很难勾起人们对地名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基于此,他建议应尽快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立法,并建立专业遗产保护人才团队,统筹考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保证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作支撑。”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刘文明介绍,“重庆南川区部分文物由于资金等原因,没得到维修和有效保护,使部分文物日趋损毁。我们应加大对文物保护修缮抢救力度,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分期分批对文物进行抢救和修缮。”

  历史建筑的再生问题也引起政协委员的关注。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江北区政协副主席兰廷春认为,重庆有28个传统风貌街区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原来的路网规划与控规用地性质均已不能满足目前传统风貌街区的改造和运营,这将极大限制该传统风貌街区发展。

  兰廷春说,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工作相较于商业开发更为复杂与困难,仅凭市场化主体或者平台公司推动往往捉襟见肘。

  历史建筑怎样才能焕发新活力?兰廷春建言,重庆应结合全国其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出台传统风貌街区有关土地出让、规划建设管理、消防设计、历史建筑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让古代文化和现代商业充分结合,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也增加商业圈的人气,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此外,目前全国各地均对文创项目落地运营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上海更是制定“文创50条”以加速文化产业的推动,重庆也可在此方面加大力度。

  兰廷春告诉记者,传统街区规划应以保护性改造取代以前的重建,提取原有建筑符号,加上文化创意,在修复后展现出山城风貌特色,而不能本末倒置,破坏传统的文化肌理。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