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危急鉴初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干警抗击疫情故事汇
2020-04-13 09:26:5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费文彬 桂从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干警组成战“疫”联盟,坚守防疫一线,尽心服务基层群众,妥善处置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创新形式向村民们宣传抗疫形势、普及防控知识,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初心践行使命,用责任诠释担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田海:

  博士法官冲锋陷阵战疫魔

  “我是党员,我申请报名做防疫志愿者。”1月30日,当得知防城港市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疫情防控的消息后,田海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

  田海是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员额法官,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专业。2月1日,他告别在南宁的一双年幼儿女,来到港口区渔洲坪街道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这个片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密集,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部分来自该片区。没有欢迎仪式,简单布置了任务后田海立即开始行动。

  第一天,他所在的两人小组要完成三个小区的排查工作。田海作为小组组长,对该片区共1300多户进行覆盖式排查后,还协助其他小组对386户进行排查。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上一秒我们还在吃泡面,下一秒就要拿上装备立即出发。没有怨言,大家都有共识——要和疫魔抢时间。”连续7天,他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共排查出“五类”高风险人员72户210余人。

  在排查、管控期间,他把指挥部下发的任务做细做实,高质高效地完成录入数据、核实信息等工作。对日常买咳嗽药、医院报来的发热人员300多人,田海利用微信、短信进行健康情况跟踪。对无法联系上的25名管控对象,第一时间到就诊医院、住宿小区甚至附近的田间地头查找,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小伙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没了你,我们这些天都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田海了解到一对已居家隔离满14天的夫妇,因未申请解封,丈夫无法出门上班,全家的生活捉襟见肘,无计可施。田海知道后立即将情况进行了反馈,多次往返市疾控中心和指挥部,核实医学观察记录,填写申请书,第一时间送达解封通知,夫妇俩对田海感激不尽。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田海负责统筹联系酒店和进城的车辆及人员,有序地把高风险地区归来的13户25人带到酒店进行集中隔离;对中风险地区归来的5户18人采取居家隔离。由于返工时间不同,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坚守到凌晨。

  2月16日,正在一线防疫的田海听闻姥姥去世的消息,他强忍悲痛,和家人沟通后,毅然决然留下来坚守岗位,直到把这场疫情阻击战打完。没有人知道他精神抖擞、一丝不苟的工作背后,内心正忍受着多少痛楚。

  3月18日,田海负责的片区战“疫”结束,收到了来自渔洲坪片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来的感谢信:“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田海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战‘疫’期间47天全程无休,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出色完成了各项防控工作任务,为我片区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疾风知劲草,战“疫”见初心。这就是引领,这就是榜样。

  李兆刚:

  瑶乡战“疫”唱响“麻哈咧”

  “复工复产(咧)工作忙(麻哈咧),科学防护(咧)要得当(咧);出工收工(咧)戴口罩(首而会咧),疫情防控(咧)不可少,不可少(咧)。”

  2月26日,当梧州市蒙山县人民法院党员法警李兆刚与村干部们在山头砂糖橘果园唱起瑶语山歌时,村民赵大姐也在山脚的果地里大声唱起了瑶族歌谣“麻哈咧”。

  李兆刚也是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长坪村第一书记,该村位于梧州市最北部。“现在我对复工复产的村民还要进行体温检测、宣传防疫注意事项,工作之余唱唱山歌解解乏。”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疫情让我们隔开了距离,但隔不断歌声鼓励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现场村民赵大姐说。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李兆刚与村干部们在进村入户开展摸排走访、排查检测、设立交通路口检测点等防疫监控等措施的同时,及时组建起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队,通过村委广播、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方式向村民们宣传抗疫形势、普及防控知识。

  “一次在长坪村的观景台值夜班时,我听到村民哼起瑶族歌谣‘麻哈咧’——《今日瑶家幸福多》后,便开始反思平时的防疫宣传方式太单一枯燥了,而且大多群众也记不住,要是用山歌的形式唱出来,一定受村民们的喜欢。”于是,李兆刚便与村主任李秋兰一起收集各类宣传资料,结合本地山歌的节拍和腔调,用心编写山歌“麻哈咧”唱出来。

  这样编唱的山歌虽然不时被“懂行”的瑶胞们“调笑”说不正宗,但每到一处总能引发瑶胞们广泛共鸣。

  “新冠肺炎(咧)会传染(麻哈咧),居家预防(咧)可避免,尽量不往人群挤(首而会咧),发现症状(咧)早就医(咧)……”于是,每天村里寨里开始回荡起他们雄浑、响亮的声音,防疫科普、疫情形势等知识从大声念出来到喊起来再到唱出来,精心的编排、平实的词语、熟悉的腔调,“麻哈咧”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山歌是我们自己编的,水平不高,但也算是琅琅上口唱得起劲,简单易学传得开去,通俗易懂记得下来……”李秋兰自豪地说。

  一个多月以来,李兆刚和村干部们边唱边编边收集,编好了各类山歌20余条,满满当当两页纸,用红色纸张打出来,宣传时发放给群众很受欢迎。村民们拉开距离后,会唱的自己哼唱起来,不会唱的便起哄“怂恿”远处的李兆刚和村干部们唱。同时,他们还走村入户发放各类防疫宣传资料270余份,开展防疫宣传110余人次,受众340余人次。

  陈德源:

  退休前站好国门疫情岗

  阳春三月,木棉报春。

  凭祥市人民法院老法警陈德源再往前走几步就是越南。疫情发生以来,他被指派到友谊关口岸党员服务岗开展疫情防御工作,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友谊关口岸坐落在广西凭祥市中越边境线上,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天从这里出入境的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各类商品源源不断地在这里聚集再运往各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凭祥友谊关口岸是广西唯一正常通关的陆地口岸,这意味着防疫工作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如果大家现在入境越南,就得在越南那头隔离14天!现在这节骨眼,希望大家为了自己健康和安全,最好不要添乱!”2月3日,关楼下正在动员和引导滞留出入境游客的陈德源,身披“法院党员先锋岗”防护衣,花白的平头格外显眼。

  防疫上班的第一天,关口就集聚了大量的人流,人群中抱怨、疑惑、感慨、吐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陈德源耐心安抚,挨个认真地解答他们的问题,详细分析出境后带来的各种隐患,引导他们在特殊时期有序出入边境。游客从一开始“去哪关你啥事”的不理解,变成了“你们辛苦了”暖心的支持。陈德源一段劝返中国游客和出国务工人员的小视频也被游客用手机记录下来,在朋友圈迅速走红。

  从2月3日至今,陈德源一直坚守在友谊关口岸党员服务岗,每天早上7点30分集中乘车从市区出发到十几公里外的友谊关,8点准时到岗上班,下午2点30分下班,上岗一天休一天,日均接待200余名出入境人员。登记回国人员信息、填写健康情况、整理材料拍照上传、引导他们乘坐指定车辆、接受咨询,周而复始地做着这些琐碎的防疫工作。防疫轮休之余,他还回到法院协助送达法律文书。这位已经参加工作43个年头,有着26年党龄,还有3个多月就到龄退休的老同志,没有一声抱怨,一丝懈怠,即使周围的同事换了新面孔,他仍然坚持在岗。

  老陈暮年,壮心不已。“只要需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干得动,一切听从组织安排!”陈德源说。

  “谢谢你,我们按时到达机场,现在已经登机了,欢迎下次来我们福建做客!”3月13日,顺利登机的李斌给陈德源发来一条短信,传递出的是一次感激,也是一份认可。

  李斌是到越南务工的福建人,他和几名同伴经越南胡志明市到谅山省后从友谊关入境归国。当他了解到很多司机不愿意跑飞机场时,满肚子的怨气一触即发,冲着防疫人员叫嚷。

  “着急也不能解决问题,咱一步步来!”当得知李斌买了下午3点多的机票要离开广西,抬眼一看手表时间已经是11点,陈德源推荐他选择出租车拼车方式,精准地掐算抵达机场的时间,利用自己“老凭祥”的人脉关系,帮他联系到了司机,李斌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看到许多人进出关口,尤其从国外回来,每天希望用最热情的态度传递祖国的温暖,尽我这位老同志最大的努力驱散他们内心的无助,能帮一点是一点!”陈德源面朝国门深情地说。

  “老陈是一个热心肠,来往群众们点赞不断!”一起并肩作战、朝夕防疫的“战友”黄日彬说。

  邹靖:

  战“疫”路上的“绿衣侠”

  “今年元夜时,防疫步紧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月8日元宵节,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邹靖在朋友圈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

  “按照昨天定下的计划,我们在那里坡的高铁桥底下增设了一个卡点,定点检查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至此王竹村所有进出的道路就能做到全面覆盖。”邹靖明白,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医疗条件相对薄弱,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减少人员的流动,实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随着疫情的发展,从设点实现全覆盖到实行全村封闭管理,需要更多的人员开展工作。为了解决问题,邹靖果断向村民发出了倡议,征集志愿者参与此次防控工作。经过动员与宣传,前后共有13名志愿者140多人次主动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有效缓解了人手紧缺的局面。

  “这是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我为能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而感到骄傲。”从一月底至2月18日,邹靖与志愿者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每天都坚守在防疫狙击战的第一线。

  “要保持每天测体温,不要外出,做好隔离。”2月4日,邹靖与同事一起到从湖北返回王竹村的一户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并叮嘱他们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据了解,邹靖每天都会到全村各坡地毯式摸排“四类重点人员”,至今共排查到重点人员305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今天相比前两天,村民聚众烤火、打牌和闲聊的现象少了很多,防控意识有明显提高。”2月6日,邹靖在巡查时对同事说。

  2月11日,应该是邹靖这半个月来最紧张最忙的日子。

  “刚刚接到通知,那玉坡发现疑似病例,这是我们村第一例疑似病例,防控措施需立即升级。”当天上午,邹靖接到五塘镇卫生院的反馈,那玉坡一村民经初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王竹村党总支部书记粟汉升立即对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我们现在马上要做的就是给疑似病例的家属进行检测,以及入户进行排查,但我们现在的防疫装备是个问题啊。”在部署会上,工作队员廖光晗提出了最紧迫的问题。

  “我现在立即和法院联系,看看能不能马上调动物资。”邹靖立即联系城区有关部门以及法院请求增援。

  不久,法院增援的防护物资就到位了。穿上防护服的邹靖与村干部立即请村医对疑似病例的家属进行了初步检查。

  “不知道该怎么办,儿子会不会有事?”疑似病例的母亲在家中十分忧虑。

  “阿姨,不要太紧张,您儿子正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目前身体状况都不错,一定会没事的。”村医在检测的同时也不断安抚家属情绪。

  “这是酒精、消毒水。虽然目前你们体温正常,但每天还是要记得消毒。检测结果出来前,尽量不要出门。”邹靖为家属准备了酒精、消毒水、口罩等防护物资,并对防控细节进行了叮嘱。

  与此同时,另一边是还在医院焦急等待结果的疑似病例。

  “核酸检查还没出来呢,一定没事。”为了帮助疑似病例尽早康复,缓解其紧张情绪,邹靖每天都通过微信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聊天,告知其家人都健康,鼓励其安心养病。

  “靖哥,太感谢你啦!刚刚结果出来了,我没事。”2月14日,邹靖从电话中得知,经过严格的排查,那玉坡发现的这名疑似病例正式排除。

  “太好了!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已经连续两个晚上工作到深夜的邹靖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看见你这几天进坡入户、检测排查时都那么镇定,还以为你不怕呢。看来,晚上又可以好好和女儿视频通话了。”廖光晗在一旁打趣的说道。

  卸下心头重压,邹靖又回到村委办公室撰写防疫工作报告。在夕阳的映照下,那身绿衣,格外耀眼。

  龚政:

  大山里的驻村防守员

  “扶贫工作队员,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员!”1月30日,接到这个通知时,柳州市柳南区人民法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龚政正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家看望住在大山深处的双亲。

  没有犹豫,他随即收拾行装告别双亲和随行的妻儿,从老家的大山里走出来,又一头扎进了自己驻村扶贫的大山里参与抗疫。这一干,就是两个月。

  柳南区流山镇新艾村因连绵的大山阻隔显得边远闭塞,但龚政却闻到了乡村久违的新鲜空气,呼出的白气感觉寒意阵阵。

  “村里受疫情的影响不大,在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排查跟踪工作后,防疫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龚政和同事们在交流时说。

  然而,这个状况一直到正月十四的时候被打破了。当天,新艾村花爱屯的老人韦某过世了。老人在村子里声望很高,又是喜寿,按照村里以往的习俗,奔丧的场面不会小。当村主任韦仕高找上龚政一起上门做工作的时候,龚政心里就很明白了。

  “这是疫情期间村里第一户有白事的人家,一旦这个头没开好,我们前期做的一切防范工作功亏一篑不说,给村民们心理造成的影响恐怕比疫情还难控制。”村主任韦仕高说。

  果然,和韦家人的第一次沟通并不顺利。“其实特别理解韦老伯家人的心情,要是在我老家,遇上这样的身份、这个年纪的老人过世,村上的白宴是要摆上三天的。”龚政同时也明白,乡风越是淳朴,村民对红白喜事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然而疫情防控期间,全村村民的安全问题必须摆在头等位置。龚政没有放弃,一次次上门掏心窝子的劝导韦家人,将心比心说起自家有老人过世时的心情,拿周边邻村有同样遭遇又配合从简的人家做例子……

  “老爷子勤勤恳恳一辈子,到头来冷冷清清,连儿孙都见不到吗?”韦老的大儿子有些愤然。

  “韦大哥,你看我们全国上上下下咬紧牙关,不就为了疫情能早点结束。一旦因为咱没守住,这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那这人都回不来,连帮把手的都没有,咋办?”

  “哥子,人手要不够我们来帮忙!”龚政最后的一句话让老人的大儿子终于想通了。就这样,老人的大儿子又劝退了想从外地回来奔丧的兄弟姐妹,出殡那天省了一切仪式,老人入土为安后,帮忙的人手管顿饭就结束了,一切又恢复平静。

  看到这样的情况,村上随后又有白事的两户人家自觉地取消仪式,不办丧宴,一切从简。龚政和村委又借助这个事情做正面的例子在村上反复宣传,收到不错的效果,整个疫情期间村里也没有一起宴席或家族聚会。

  “还真得感谢我们村民,那么通情达理!”龚政由衷感到欣慰。

  在新艾村抗疫的那些日子,龚政日均2万余步。不是拿着高音大喇叭在全村范围宣传劝诫村民,就是在出村口露营值班,杜绝村民和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每天早上7点出门前,龚政总会装满两个热水杯带上,中饭或晚饭就靠着热水泡上方便面打发,这样的伙食他连续吃了十多天。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