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为孩子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2020-05-20 09:58:0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臧小龙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未成年人承载了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在。呵护好未成年人,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一刻也不能放松。

  保护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从不缺席。

  2013年到2019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理拐卖儿童、猥亵儿童、组织儿童乞讨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28975件,惩处罪犯29787件,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普法宣传上,人民法院也十分注重对学生们法律意识的培养。比如通过北京高院“讲法巡回讲堂”、北京房山法院“普法巴士”等宣传载体,分点定期组织法官到学校进行普法讲座、开展普法课堂,并与辖区内很多中小学校建立起联系,设立“法治副校长”,从源头上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保障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着力于织细织密未成年保护的法网,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为更好的指导基层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权益的案件,显示司法决心,彰显公平和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又于近日发布了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权益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中,有强奸猥亵儿童的,有撤销监护权的,有侵犯未成年人健康权的,有侵犯受教育权的,有对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开展跨省司法救助的等等,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在这些典型案例的判决中,白纸黑字之下,我们不只看到了保护孩子的坚定决心,也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和公正。我们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未来,正是在这一字一句的保护中,茁壮成长。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谓司法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正是在每一起案件中点点滴滴树立起来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件,不但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更把法律政策落到实处。一个好的案例对社会的影响,胜过一沓文件所带来的效果。这也是最高院发布指导案例的意义所在。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政治遗产等等,都需要孩子们接过我们手中的薪火并发扬光大。保护好未成年人应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司法机关尤其要发挥好保障作用。司法是维护社会的道德底线,最高院发布的七个指导案例,是对社会道德的指引,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严惩不贷,才能震慑不法之徒,廓清社会风气,用法律的利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风清气正的蓝天。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