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公筷公勺”普及“最后一公里”
2020-06-28 15:15:45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余明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饮的最前沿。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城市陆续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议,避免“病从口入”。其中,北京将公勺公筷分餐制纳入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推广,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公筷公勺”落地情况如何?记者走访北京多个商圈30余家餐厅发现,许多老字号和品牌连锁饭店都已行动起来,为消费者准备了不同形式的公筷公勺,有条件的还实行了分餐制;但在一些中小型餐馆,无论是公筷公勺的配备,还是相关的服务都还有待提升。而对普通食客个人采访发现,在家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而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大家都不用”“不习惯”“亲朋好友没必要”。

  无独有偶,另一篇报道也显示,6月1日起甘肃“公筷公勺”地方立法正式施行,但在许多餐馆酒店,公筷公勺仍然处于走在“路上”、停在“嘴上”、难以落实到“餐桌上”的尴尬境地。这都一再凸显的一点,就是“公筷公勺”即便入法强制,也仍旧存在落地难的尴尬,无不令人遗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推广“公筷公勺”,钟南山院士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而今年这场疫情,再次把这个老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有统计显示,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正是通过家庭聚餐感染的,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和家族,令人痛心。非但是新冠病毒,合餐制共用菜盘、同碗筷、相互夹菜等方式,还给乙肝等许多传染性病毒制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由此可见,推广公筷公勺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说,有这么惨痛的教训,以及一些地方倡导乃至法律强制,“公筷公勺”使用普及应该很好才对,但现实却是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稍稍研究不难发现,总体来说,“公筷公勺”入法仍落地难,公民意识不够、法制宣传不足、配套设施供应不足等,无疑是一些关键因素。

  事实也正是这样。记者在甘肃的调查显示,甘肃在“公筷公勺”入法实施后,一些地方的很多饭店都知道相关规定,但是店家鉴于不少顾客意识不够、不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害怕强制或提醒使用“公筷公勺”而得罪顾客,所以放弃了劝说和普及,久而久之“公筷公勺”制度就成为了一种虚设。

  同时对不少顾客等来说,之所以不使用“公筷公勺”,一方面是对法律规定还不甚明了,另一方面习惯成自然,对实施“公筷公勺”制度缺乏必要性和意义的了解,也就缺乏自觉执行的动力。

  此外,还不得不说的是,就目前市面上来说,相关的公筷公勺供应不足,或供应价位偏高,也是饭店尤其是小规模经营者,以及普通家庭等不甚积极参与“公筷公勺”普及使用的掣肘因素和绊脚石。

  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便入法仍存在落地难、执行对象明显弱点等问题,也就进一步说明和警示了,“公筷公勺”制度不会因为入法就会自然落地,这需要的是包括执法部门、餐饮业者、公民个人乃至筷勺生产和经验者等共同行动起来,在大力宣传“公筷公勺”制度规定及意义,久久为功增强餐饮业者和公民自觉性的同时,多方协调为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勺筷等用品,共同创造“公筷公勺”普及的良好氛围,打通其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加快“公筷公勺”入法落地实施步伐,也离不开严肃执法引领。这一点,衢州不实行“公筷公勺”全国第一罚无疑是一个示范。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