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博物馆发展活力 厚植强国复兴文化滋养
2024-05-18 08:40: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罗建华
 

  2024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展现灿烂文明的历史博物馆、讲述红色故事的革命纪念馆、展示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的文化给养。如今,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到博物馆去”成为生活风尚,博物馆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求“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目前,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超过90%,多地博物馆接待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场馆“一票难求”,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一组组数据鲜活生动地展示着,“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解码文明。博物馆是文物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但它们从来不是静止的。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幅幅珍贵字画,不仅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也跃动着一个民族的根脉。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从《千里江山图》展出,到舞蹈《唐宫夜宴》演出;从《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到考古文创产品的流行,博物馆一次次进入大众视野,点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中华文明彰显磅礴气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博物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迈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坚持守正创新,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就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历史文化滋养,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