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杨华晖——
点燃警示明灯 播撒法律甘霖
2017-04-16 09:37:2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许聪
  杨华晖作为甘肃省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唯一的双语法官,涉及少数民族当事人案件的审理大多落在她的肩上。在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律术语在藏语中并没有完整的释义,她将其准确拆解成简单平实的藏语,传达给藏族群众。在她心里,除了法律这根准绳,还结合社情民意,尊重风土民俗,在合法、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努力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深得藏族群众的信赖。多年来她充分发挥精通当地语言的优势,熟练运用双语进行庭审,在近100多起案件的审理中担当了翻译角色,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好评,藏族群众对她所办理的案件信得过,判得服。

  近30年来,杨华晖从来没有受到过当事人任何投诉。在办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与杨华晖是同村人,既不懂汉语,更不懂法律。案件审理前,说情者络绎不绝,有她的长辈,也有她的亲戚和朋友,都说:“祖辈们靠山吃山生活着,现在砍几根木头能犯多大的法?还是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能手下留情吗?”甚至有的亲友说作为家乡的儿女,你不为家乡人造福就算了,还要给他们判刑,真是岂有此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杨华晖耐心地对说情者一一解释,讲法律、讲政策,苦口婆心,细致入微。开庭当天,村里几十名村民前来旁听,庭审中她发挥精通当地语言的优势,熟练运用双语进行庭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终,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了有罪判决,忠实地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日常工作中,常常有被告人、当事人为逃避法律制裁、为了减轻刑罚托人情、走关系。这种情况,正是考验审判人员能否廉洁自律、公正执法的关键时刻。有一次,杨华晖在审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的亲属曾托人出面说情,并拿出2000元现金想让她放人。面对说情者,杨华晖严词拒绝,并因势利导让其做被告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被告人认清罪责,争取宽大处理。

  法律无情人有情。杨华晖在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犯罪的同时,还注意教育工作,积极挽救犯罪分子特别是未成年罪犯,就案讲法点燃警示明灯,送法上门播撒法律甘霖。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犯罪的低龄化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杨华晖认为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应予充分保护,最关键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6名被告人中除1人外其余均为未成年人。她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程序,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犯罪成因,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行为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促其痛改前非。当年经她审判过的这6名被告人中,如今已有4人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慈母般的爱,播撒在这缓缓流淌的白龙江畔,浪子回头,彰显天平本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女法官,她总能在司法实践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打动案件当事人,通晓藏语又能使她能够及时转换角色,了解和掌握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多一触即发的矛盾也会随之化解。

  韶华已逝,使命犹在。在近30年的法律工作中,杨华晖时时刻刻都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无欲无求,甘于清贫;面对掌声和荣誉,显得从容平静。她经常说,成绩和荣誉并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全体干警;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又是崭新的一页,需要我们继续用汗水和智慧去为天平增辉、为国徽添彩。

  杨华晖同志是甘肃省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也是该院唯一的藏汉双语法官。她扎根藏区近30年,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用忠诚书写着一位藏族女法官的无悔人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杨华晖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走进案件当事人的内心,了解和掌握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许多一触即发的矛盾就会随之化解。多年来她充分发挥精通当地语言的优势,熟练运用藏汉双语开展审判工作,在近100多起案件审理工作中担当翻译角色,使所办案件全部实现了案结事了,促成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杨华晖同志先后被省高院、省妇联等单位授予“陇原优秀女法官”“三八红旗手”“林区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推荐词
责任编辑:刘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