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每周法评》
2004-09-01 11:55:52 | 作者:倪寿明
  《每周法评》是法制日报最重要的社评和时评栏目。这个栏目是由原来的《法制论坛》更名而来的,有固定的刊发日期、周期和位置,每周一在一版倒头条刊出,代表了法制日报评论的最高水平,是法制类评论带有标志性的栏目。

  这个栏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意高远,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评论文章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思想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有机地结合起来。法制日报是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其报道内容对上应代表党和国家,对下要代表人民群众,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这个栏目在内容设置上,或旗帜鲜明,引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思路;或理直气壮,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添柴加薪;或未雨绸缪,为国家立法活动出谋划策;或亡羊补牢,总结群众关注的重大涉法事件的经验教训;或切中时弊,对当前的执法、司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批评与引导向结合,体现了较强的理论性。《每周法评》是评论性栏目,批评涉及法治思想和法治规范中存在的错误和社会问题是其主要职能,但批评不是目的,而是将批评与引导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革除执法陋习》一文,从“夫妻看黄碟事件”分析起,指出了行政执法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几种执法陋习:重目的,轻手段;重实体,轻程序;重惩罚,轻保护,等等。进而提出了两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审查机制,及时清除与废止违背宪法与法律的行政规范;二是尽早出台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这些建设性意见不仅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三是针砭时弊,体现了较强的时效性。《每周法评》在保留《法制论坛》原有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加强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写作风格也从政论体向时评转变。针对当前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处理,提供更深刻、更全面、多角度的分析,在新闻的“精”处理上下功夫。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信息早已不再短缺,但是过多的信息资源却以比较浮浅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此时谁能提供深层的、有个性的服务,谁就会成为市场的宠儿。能对新闻进行“精”加工,提供分析意见,对读者也是一种很好的服务。

  可以认为,《每周法评》已经成为浓缩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一个特殊窗口,宣传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阵地。这应该也是法制日报的不懈追求。

  注:法制日报《每周法评》获全国法制好新闻2003年度好专栏一等奖。倪寿明评委点评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