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见证60年辉煌)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3.7%
2009-09-16 09:57:17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周英峰 刘铮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七,用一系列代表性的数字,揭示了60年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1954-2008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365304亿元,年均增长13.7%,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1954年至2008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20531亿元,年均增长10.6%。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1954年至2008年,能源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00945亿元,年均增长14.7%。其中电力投资年均增长15.8%。
2008年,原煤产量是1949年的87.1倍。原油产量是1949年的1583倍;天然气产量是1949年的11276倍。电力生产量是1949年的806倍。
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28.5亿吨标准煤,分别是1949年的110倍和53倍。1979年至2008年,能源生产年均增长4.9%。
(三)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
1954年至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89988亿元,年均增长1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18万公里增至近7.97万公里。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万公里增至373万公里(含农村公路)。到2008年底,民用航班飞行机场比1985年增加了70个。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是1980年的19.8倍;管道输油(气)里程是1958年的292倍。
(四)信息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之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五”之后,我国信息通信和邮政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1979年至2008年,我国邮政和电信业累计完成投资22535亿元,年均增长26.7%。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茅。移动电话2008年末已达6.4亿户。
(五)环境和公共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1979年至2008年,我国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48567亿元,年均增长31.5%,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中年均增速最快的行业。
2008年末,城市公共汽(电)运营车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道路是1980年的8.6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是1980年的20.4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1981年的6.5倍。
2008年,城市供水总量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
(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1954年至2008年,我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累计完成投资28938亿元,年均增长11.4%,行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增强。
教育、文化方面: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个,比1949年增加2058个;公共图书馆比1978年增加1602个。
卫生方面:到2008年底,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是1949年的76倍;卫生机构床位404万张,是1949年的48倍。
体育方面:2004年,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比1995年增加了1.58个。(完)
1954-2008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365304亿元,年均增长13.7%,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1954年至2008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20531亿元,年均增长10.6%。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1954年至2008年,能源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00945亿元,年均增长14.7%。其中电力投资年均增长15.8%。
2008年,原煤产量是1949年的87.1倍。原油产量是1949年的1583倍;天然气产量是1949年的11276倍。电力生产量是1949年的806倍。
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28.5亿吨标准煤,分别是1949年的110倍和53倍。1979年至2008年,能源生产年均增长4.9%。
(三)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
1954年至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89988亿元,年均增长1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2008年,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18万公里增至近7.97万公里。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万公里增至373万公里(含农村公路)。到2008年底,民用航班飞行机场比1985年增加了70个。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是1980年的19.8倍;管道输油(气)里程是1958年的292倍。
(四)信息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之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五”之后,我国信息通信和邮政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1979年至2008年,我国邮政和电信业累计完成投资22535亿元,年均增长26.7%。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茅。移动电话2008年末已达6.4亿户。
(五)环境和公共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1979年至2008年,我国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48567亿元,年均增长31.5%,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中年均增速最快的行业。
2008年末,城市公共汽(电)运营车辆是1949年的160倍;城市道路是1980年的8.6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是1980年的20.4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1981年的6.5倍。
2008年,城市供水总量是1949年的160倍,用水普及率达到9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是1980年的46倍,用气普及率达到89.6%。
(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1954年至2008年,我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累计完成投资28938亿元,年均增长11.4%,行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增强。
教育、文化方面: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个,比1949年增加2058个;公共图书馆比1978年增加1602个。
卫生方面:到2008年底,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是1949年的76倍;卫生机构床位404万张,是1949年的48倍。
体育方面:2004年,我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比1995年增加了1.58个。(完)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