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情感 神圣的职责
访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任秋华
2010-12-05 10:45:4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伟刚
  荣誉属于忠实执行法律的法官群体

 记者:作为全国30多万法官的代表,您今天荣获12·4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这是您和整个法官群体的荣誉,请谈谈您此刻的感受。

 任秋华:获得12·4十年法治人物特别贡献奖,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法官,做了自己应当做好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审判事业的关心、支持与期望。我觉得荣誉应当属于忠实执行法律的法官群体。我也深深懂得这份荣誉的分量,它凝聚了党和人民殷切的希望和厚重的嘱托,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更深地思索法官在推动法治建设进程中应当承担的艰巨责任。

 用个案审理推动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记者:这次评选活动的主题是“共筑法治的力量”,评选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在法治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您认为如何发挥一名法官在法治建设中的推动、引领和影响作用?

 任秋华:一名法官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一个个具体案件公正、耐心、细致的审理过程中,通过审执工作来增强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对公平正义的信念。我们沧州市两级法院一年审理的各类案件有5万件,如果按每个案子只有两方当事人算,每一方当事人最起码有4个人关注案件的情况,包括当事人的父母、配偶、孩子,那么沧州一年就有50万人次参与或关注案件审理。如果我们耐心地去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在法律的框架内思考问题、解决纠纷,使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充分理解法律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将法的价值、作用、目的体现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样,我们在个案中体现出的好的效果就会凝聚升华,最终形成一种源自人民群众的力量,从而推动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执著源于真挚的感情和神圣的职责

 记者:您在十几年的法官生涯中,所办理的上千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申诉上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您是怎样保持着这份坚韧和执著呢?

 任秋华:我所做的,也是很多法官都在做的。我身边的同事们,每天都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都在坚守,都在努力,都在尽心尽力地办好每个案子,帮助当事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也常常想,是什么让我们的法官年复一年埋头于琐碎枯燥的案卷?是什么使我们在调解了一个案件、平息了一起纠纷后欢欣鼓舞?激励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我想应当是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和法官的责任。在办案中,每次面对车祸中致残的当事人,面对孤儿寡母无助的眼神,面对丧子老人布满皱纹老泪纵横的脸,每次开庭后看到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字的粗糙皲裂、指甲缝里布满洗不净的油泥的手,想到他们生活的艰辛,那些痛苦感同身受。我感觉做好审判工作最重要的是法官要有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才会有动力,才会舍得付出辛苦去做工作。有人说法官办案、调解要靠嘴,其实法官的工作是靠心,这个“心”,就是责任心、爱心、公正之心和善良之心。法官一定要是仁爱的、善良的、真诚的,要从内心愿意和群众交流,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困难,关心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让老百姓感到法律是温暖的、亲切的,是解决问题的。法官与群众的感情近了,很多实际问题就都可以解决或处理得更好一些。

 以平常心对待荣誉 快乐工作

 记者:作为一名女法官,同时又是母亲和妻子,在一系列的荣誉面前是否感觉到压力,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无影响?

 任秋华:在这么多荣誉面前,当然会有压力,但我更希望把这种压力化作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人活在世上要承担很多责任,女同志可能家庭责任要更重一些,老人、爱人、孩子都要去照顾、去关心。但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感情和亲情的需要。对家人尽责任,我认为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会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境界。就拿教育孩子来说吧,不仅是穿衣吃饭的问题,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对孩子也是一种好的影响。至于如何对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我想以平常心对待荣誉,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记者:这次评选既有对过去十年中国法治进程的回望,更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期待与承诺,作为一名法官代表,您对中国未来法治发展与进步有何期待?

 任秋华:我希望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法治精神能更加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开花,能成为激励人、关怀人、温暖人的一种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宁、有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和谐!
责任编辑:黎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