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办案解纠纷 能动司法济民困
——记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李红星
2011-02-25 08:38:5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鲍 雷 刘玉民
  有这么一位法官:年均结案756件,连续五年结案量居全院民事第一;81.42%的调解撤诉率且没有出现一起因工作不当引起的信访投诉;以他名字命名的民事审判经验在北京市法院全面推广。他,就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一等功荣立者、海淀区法院民二庭的法官李红星。他还曾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

  “楼道法官”第一时间解决纠纷

  “一到当事人看笔录签字,法庭里准找不到李法官了——又去楼道办公了。”说起李红星,法官助理高庆就要提到三分钟调解一起中介纠纷的那次“纪录”。

  那是2008年年底,大学生小张委托某劳务公司在北京找工作。双方达成协议,小张支付800元中介费,劳务公司负责安排工作。可是,小张不满意劳务公司介绍的工作,要求退款。双方闹到了法院。

  开庭前,刚好李红星前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在法庭里签调解协议,他走出法庭看到正等着开庭的小张和公司负责人气鼓鼓地相对而坐。

  “你们这么大一个公司犯得着为这么件事生气吗?”说着,李红星拉着劳务公司的负责人走到了楼道另一头。“你从远处看看那个学生,一个外地小伙子,无依无靠来北京打工,身无分文,你不得有点人文关怀啊?再说了,我看了你们提供的中介合同,可是有瑕疵的。”

  李红星不徐不疾,接着做工作:“现在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你们把钱退给他,损失不大,学生还得念你们的好,跟他的同学一说,相当于800元给你们公司做了个广告,你说值不值?”

  “嗨,我也不是心疼那800块钱,这孩子到处说我们骗人,气得我们才上了法院。”公司的负责人承认,打官司就是赌口气,法官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愿意全额退款。

  回到小张的身边,李红星第一句话就说:“我不希望再见到你了。”

  “什么?”小张惊得张大了嘴。

 

  “我希望今天能解决问题,让你早点获得赔偿,你也好尽快找工作,别老在法院耗时间了。”这句话让小张感觉暖暖的。“我真能要回我的钱吗?”李红星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是大学生,合同上写明中介费不退,你应该看得懂。”小张点了点头,主动走到该公司负责人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负责人一见,二话不说,当场就从钱包里掏出钱退给了小张。

  从此,李红星有了“楼道法官”的雅号。

  李红星每月新收加未结案件270多件,每月开90到100个庭,年年当“结案状元”。但他每天都能基本完成手头工作而按时下班,每周都能打三次羽毛球,每天都能陪孩子读一个小时的书。别人说他“神”了,李红星并不以为然。“当法官就跟大夫一样,看病看多了,就知道病人的症结所在。”李红星说,找到双方争议的焦点了,就要因人而异地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和蔼,有的严肃,有的动之以情,有的晓之以理。“我之所以喜欢在楼道里解决纠纷,是因为法庭太严肃,很多话不好说,楼道里比较放松,看似闲聊,就把事儿说开了。”

  说到这些“楼道经验”,李红星拉开办公桌抽屉,拿出一个笔记本。“我是学理科出身,觉得做模板最实用。”他随意翻到一页,页眉上写着“残摩案”,大概案情:七旬老人刘某停放在小区里的残摩经常丢失,状告物业赔偿,物业态度恶劣地拒绝。老人态度:倔强、激动,扬言官司打到中央也要打下去。难点:老人缺乏依据,但情有可原。处理办法:拉家常,平息老人怒气,让老人感受到足够尊重,找到物业经理,仔细商讨,如何保证老人的财产安全。结果:老人撤诉,送锦旗。

  “通过记录典型案件,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李红星经常翻阅这个笔记本,从中寻找调解的灵感和手段。久而久之,练就了他找准案件焦点、平息当事人情绪的特殊本事。

  说事论理 源头化解纠纷

  两年前,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打离婚官司,两人都同意离婚,法官完全可以当庭判决,李红星却给当事人拨通了电话。

  杨先生说,八旬母亲在遗嘱中将财产全部留给了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此事引起妻子冯女士不满,夫妻感情由此在不断的争吵中破裂。通话中,杨先生几度哽咽,称自己在爱情和亲情中备受煎熬,很希望保住婚姻又不伤害亲人。

  在随后和冯女士通话中,李红星认定她并不在乎能否分到遗产,只是感到自己的付出没得到认可。“即使老太太把房子都给了你,将来小儿子生活无着落了,作为他的哥嫂,你们能忍心不管吗?我们都是做子女的人,也都是做父母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太这样做,也是为你们日后着想呀。”听完冯女士的倾诉,李红星耐心劝解。

  几天过后,冯女士来法院要求撤诉。她高兴地说,丈夫和婆婆特意请她吃了一顿团圆饭,婆婆将亲手编织的一件毛衣和亲手纳的布鞋送给了她,并对遗嘱决定做了一些说明和表示对她的歉意,希望她能体谅老人的良苦用心。

  李红星就是用这种寻根探源、旁敲侧击的方法巧妙化解了许多纠纷。他发现调解纠纷不能单靠法律,更重要的是运用人情事理,因为相对于生硬的法律来说,人情事理更能够得到当事人的认同。法官正是要运用自己特殊的角色,帮当事人弄清人情事理,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发生的纠纷,最终才能够在源头深处彻底解决纠纷。

  能动司法 真情化解纠纷

  2006年2月至6月,农民工沈某等9人在一家公司做钢筋绑扎工,但包工头卷款潜逃,劳务费一分没拿到。

  年底沈某和工友到法院起诉,但仅提供了一份自己整理的工资表和施工日志,而公司不承认有劳务关系。

  通过开庭对话,李红星能够确信双方存在劳务关系。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沈某等人的证据太薄弱。

  该以证据不足驳回原告诉求?还是坚持正确的是非观扶危济困,指导原告打破证据困境?犹豫之后,李红星选择了后者。他积极指导沈某等人举证。

  最终在被告提供的人员名单中,9个农民工找出多名工友作证。通过证人证言,李红星不仅查证了双方存在劳务关系,还查明了该公司的工资支付标准,最终沈某等人拿到了劳务费。在回家前,他们特意给李红星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到“法律坚盾,社会良心”。

  在许多当事人眼里,法官高高坐在法台之上,是坐堂问案的“官老爷”。李红星说这是对法官职业特点的错误解读。作为基层法官“在群众中间、离群众最近”,就应对坚持能动司法有效化解关系群众生存权利和社会和谐幸福地纠纷,不断推进社会正义,才是司法的真正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