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舞好监督“双刃剑”
2013-03-09 14:25:2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景义
  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安塞县境内发生的一起导致3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引人注目,而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的照片被各大门户网站曝光后,更是迅速引来公众围观。

  随后,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名表照片不断被曝光。有人计算,仅曝光的5块名表的总价格就达几十万元之巨。顿时,杨达才的“贪腐”形象跃然纸上,公众哗然,舆论哗然。2013年2月,陕西省纪委认定杨达才在任职期间严重违纪并涉嫌犯罪。

  除“表哥”杨达才事件外,“房叔”蔡彬、“房姐”龚爱爱、“艳照门”雷政富、“空饷门”杨存虎事件等等,都被网民列为2012年具有空前影响力的网络反腐事件。

  网络反腐,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既要围观倒逼,又要理性规范

  “微博一转,围观千万”。我国网民数量5.38亿,手机网民接近4亿。一张艳照、一段不雅视频,极易使网络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发酵速度惊人。

  就在网民普遍将网络反腐视为全民狂欢、全民审判之时,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则认为,网络反腐绝不能止于“擒小三”、“晒艳照”、“亮房产”,必须成为制度反腐有益、有效的组成部分。换言之,网络反腐也需要制度来规范。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认为,曝光、报道、调查处理,几乎形成了网络反腐的常态。网络反腐的显见效果,也让老百姓看到了传统的信访、举报反腐成本过高,而且有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进而助长了普通民众通过网络反腐的热情。不少成功例子证明,很多问题可能多年上访也无法解决,但传至网络,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就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屡试不爽的网络战术,也让民众看到了网络力量对腐败分子的威慑力。网络反腐力量的崛起,有其正面的意义。他说,民众迫切要求查处官员腐败,然而由于常规监督并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自发性的曝光、调查,对相关部门形成压力,进而推动了反腐败的进程。

  一些代表同时表示,由网民参与的网络反腐热潮正在悄然改变着我国的反腐格局,但如不加以规范,负面效应将影响反腐效果,比如一些低俗化、娱乐化的网络反腐倾向容易形成集体性的非理性力量,导致“误伤”甚至侵权违法行为的发生。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说,被曝光“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查实,只不过是一名普通工程师,其6套房产也都是合法所得。因此应警惕网络力量被人为操纵,给某些人带来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指责。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维护和引导网民的理性监督,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氛围。

  切勿将网络反腐表面化娱乐化

  “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代表委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素养还不够高,法治意识还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反腐同样存在隐患。

  “网络反腐大部分靠文字、照片、视频等,从这些途径‘揪’贪官,容易流于表面化。”全国政协委员郑刚说,个人监督的力量比较薄弱,还可能带有不良动机或情绪,“这往往让网络反腐‘真假相掺’,其客观性会打折扣。”

  郑刚进一步指出,依靠“辨认”官员的服饰、香烟、名表等反腐,难以为继。“随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后这种反腐方式的效用会下降。”

  “必须看到,网络反腐热的背后,暴露出目前举报机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等体制机制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施耀忠说,正常的举报程序过于复杂,人们利用网络举报速度快、影响大、成本低,容易形成舆论气场等特点,希望以此引起纪检监察机关的注意。

  此外,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以“小三”、“私生子”、“艳照”、“别墅”等内容的网络举报,伴有利益纠葛,甚至恶意攻击,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严肃性。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表示,依靠人肉搜索,曝光个人隐私、家庭成员照片进行反腐,这不是反腐的有效形式,“对他人隐私的尊重不够,甚至触犯了法律。”

  施耀忠认为,网络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界定,相关法制建设如跟不上网络的发展,网络监督、举报等就不能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制度反腐仍需发挥主力作用

  有代表表示,网络反腐尽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应成为反腐常态。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协同发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制度反腐仍然需要发挥主力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认为,必须看到反腐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加快相关领域立法,从法律层面上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让权力在法律的规范内运行。

 杨伟程说,国家针对反腐败工作也出台了多项规定,但是实施效果和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别像刮一阵风,各个部门都管,交叉管理,都管不好。”

 杨伟程认为,只有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让社会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遏制腐败的发生,“惩治腐败不是最终的目的,预防腐败,使整个社会树立一种清新风气,这才是最主要的。”

 全国人大代表朝克说,从历史看,“运动式反腐”尽管一时轰轰烈烈,但终究难逃“人去政息”;从现实看,网络反腐呼声很高,但也频频遭遇缺少制度支撑的瓶颈;从国外反腐经验看,从制度上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唯有把群众的反腐热情和巨大能量纳入制度的轨道,推进反腐制度建设,才能釜底抽薪,直指要害,持久发挥遏制腐败、打击腐败的有效作用。
责任编辑:郭楠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