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结了 企业活了
——安徽滁州创新执行方法引进第三方投资实现共赢
2017-03-07 10:00:1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朱一村
  外地来安徽投资商业地产项目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后,拖欠工程款2047万余元,长达6年不还。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创新执行方法,协助引进第三方投资,既清偿了巨额执行款,又救活了企业。

  2011年1月,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建工)承包建设安徽省瑞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瑞祥公司)开发的全椒县商业地产项目。当年6月,瑞祥公司开始拖欠工程款,10月10日涉案酒店工程验收竣工合格后,瑞祥公司仍长期拖欠工程款。2015年12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瑞祥公司给付中铁建工工程款2047万余元及违约金。被告开元大酒店、彭某等4人承担连带给付责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中铁建工申请诉讼保全,安徽高院依法查封了被告的不动产,为判决的履行打下基础。

  2016年5月初,安徽高院将这起案件指定滁州中院执行。接到案件后,滁州中院将案件交给连续7年都是办案标兵的执行法官李刚负责执行。

  李刚立即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找被执行人财产,遗憾的是没能查到一分钱。

  李刚经查获悉,瑞祥公司的4名股东都来自浙江,由于扩张过快,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多个商业地产项目早已停工。

  滁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王世虎和李刚先后3次赴全椒县,扫街式地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在农行、中行等银行一共只查到4万余元存款。

  “我们很快查到,瑞祥公司的‘90后’法定代表人彭某只是挂名的董事长,平常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其父亲。”李刚说,“鉴于彭某等人怠于提供财产情况,我们将4名自然人被告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他们不能买高铁票后,往返浙江安徽之间极不方便。没多久,他们分别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协助法院执行。”

  彭某所在的银行发现彭某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履行生效判决。之后彭某父子写出书面承诺书,表示愿意积极协助法院执行。法院暂时将4人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去掉。同时,执行法官查封了登记在彭某及其姐姐名下的上海一栋价值3000万元的别墅。

  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经协商同意评估拍卖瑞祥公司已经停工多年的一个别墅工程,用来清偿债务。后经第三方评估该工程的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物价值8660万元,中铁建工认为评估过高,瑞祥公司则说评估过低了。执行法官到当地国土、房产部门进行专业咨询,两部门的意见也不统一。

  由于双方当事人都对第三方评估报告不满意,拍卖无法进行。

  “经过思考,我们及时转变执行方法。”李刚说,“我们提出,先把案件执行暂时搁置,双方均可找第三方融资,参与工程开发。双方认为法院建设性的意见对大家都有利,便表示同意。”

  不久,滁州市一家企业表示愿意注资。在法院的见证下,三方经过多轮洽谈,同意该企业注资3600万元,参与工程开发。

  2016年12月12日,三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书,由瑞祥公司向中铁建工支付工程款及违约金、利息共计3600万元,一次性终结相关联的3起执行案件。

  “法官没有就执行而执行,而是从解决问题出发,处处为企业发展着想,我们停工多年的工程即将再次启动。”彭某的父亲说。

  这是滁州中院创新执行方法的一个例子。据该院院长陈严法介绍,滁州法院围绕“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按照强制执行一批、依法打击一批、依法曝光一批、依法终结一批、依法救助一批的工作思路,创新“分权、分段”执行,全力攻克执行难,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2016年,全市法院依法执结案件14243件,同比上升30.7%,实际执行到位资金28亿元,同比上升50%。

  代表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大企业集团公司战略领导组组长叶世渠: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信,向来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但现在失信者比比皆是,一些人甚至不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沦落为“老赖”。滁州市两级法院特别是天长市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雷厉风行,创新方法,利用多种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他们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构建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局面,全方位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社会活动,既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又推进了诚信社会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胡大明: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滁州市两级法院重视涉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不断增强做好保障民生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各种举措,兑现生效判决,加强弱势群体权益的司法保护。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不能只靠岁末年初的集中执行行动,要健全长效执行机制,切实把民生案件的执行当作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行政部门、社区、社会组织要积极支持法院执行工作,构建共同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机制。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发布涉民生案件典型案例,增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执行概况

  2016年,安徽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282件,执结171747件,执结标的额1246.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了21.4%、20.9%和37.7%。

  安徽全省法院深度融合信息化,网络查控体系覆盖全省150家金融机构,全面对接国土、房产等政府信息网络。2016年共发起查询449.4万次,涉及被执行人14.1万人,查询到存款1256.7亿元、房屋15.3万套;创新执行资产处置模式,进行司法网拍4330次,引入银行为竞拍人按揭贷款,成交额45.6亿元,增值率达14.6%。实行全方位信用惩戒,对237018名失信被执行人公开曝光,使其申请贷款、乘坐飞机高铁、出入境、参加招投标等处处受限,促使38356人全部履行执行义务。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追究刑事责任436人,司法拘留14670人。
责任编辑:刘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