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法庭,亮点多多公正“满满”
——北京法院人民法庭工作纪实
2019-06-21 09:29:2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白露
  法官老吴正式退休了。作为北京法院唯一一名在人民法庭连续工作30年的老法官,5月23日,吴智慧法官退休前一天,他和首席大法官周强面对面,交上了自己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南磨房人民法庭的最后一份工作答卷。

  上世纪80年代末,南磨房法庭在乡政府的一间半办公室挂牌办公,老吴和他的五名同事在审理大量农民拆迁安置和国营企业搬迁破产案件的过程中,见证了北京商务中心区——国贸CBD商圈从无到有,鳞次栉比。南磨房法庭的30年,是CBD极速发展的30年。

  在首都北京164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北至南,由西向东,遍布着72个人民法庭,覆盖全市95%的辖区面积,司法服务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3%。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所在地的金融街到距北京城区距离最远的汤河口,从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到北京海拔最高的京西斋堂,司法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全市法院形成传统农村法庭对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郊法庭对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专业化法庭对焦城市功能区建设的法庭工作整体格局。

  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

  位于京西六环附近的丰台区人民法院王佐人民法庭,是典型的传统农村派出法庭。

  法庭院子里种了一片柿子树,每到成熟季节一片丹红,取名“丹柿小院”。当地老百姓来法庭打官司,案结事了后,巧妙地取了谐音,竖起大拇指说法官“担事”解民忧。

  王佐镇是首都文明乡镇。近年来,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在王佐落地生根,王佐法庭推出涉农案件“点站式”源头治理等十项机制,在旅游等第三产业纠纷集中的村落设立“7日调解”工作站和巡回司法确认点,对基层调委会调解的纠纷就地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巡回审判。运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通过“点站”直通街道村落,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多村均无讼。

  多年来,传统农村派出法庭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按照“产业发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妥善处理一大批土地使用权流转纠纷、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等案件,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法治环境。房山区人民法院在派出法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将专职人民调解员编入审判团队,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2018年诉讼前端矛盾化解率达到69%。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的干警周一进山,周五下山,为当地马兰村村民制定《马兰村村规民约》,并开设“法律夜校”。距城区110公里的怀柔区人民法院汤河口人民法庭将远离城区、相对闭塞的劣势转为交流充分、清净无扰的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法庭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党员身份成为法庭干警的第一身份和政治标签,“炕头调解”“地头普法”“马扎开庭”,将法律精神和法治元素源源不断地送到百姓中间,婚姻家庭、相邻关系、侵权等传统民事案件收案量连续三年下降,涉诉信访量为零。

  发展助力首都城镇化建设

  2016年初,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人民法庭庭长曹松清在上下班路上发现,在距离法庭两公里远的城北市场连着几天人头攒动:市场外墙贴满了标语“早腾退早受益”“合理维权”……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超大型市场的腾退极有可能引发大量诉讼。

  向院里汇报情况后,曹松清带领大家主动找到市场方和街道了解情况,及时向商户解读政策,约谈重点人,开展先行调解。经过大量前期工作,8000余商户仅有57人到法院起诉,其中48件案件达成调解,仅有9件判决结案,城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平稳清退。

  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位于京北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亚洲最大的社区,居住人口超过80万。2018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在缓解拥堵、教育文体、医疗养老、基础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启动一系列改造升级提升措施。昌平区人民法院天通苑人民法庭结合回天地区民事纠纷特点,构建“矛盾排查—沟通协调—法律研判—调解引导—依法裁判”递进式纠纷解决机制,提前排查可能出现的纠纷,尽量将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

  为方便开展工作,天通苑法庭设立多个社区法官工作站和多元调解联系点,每周安排法官值班,负责现场解答居民咨询,调解简单民事纠纷,就地开展巡回审判。针对辖区居民生活轨迹特点,天通苑法庭全面使用以微信、邮箱、网站、传真为核心的电子送达工作模式,全程跟踪送达状态,一年间电子送达700余次,电子送达的案件量占全庭案件总数的45%,审判效率实现提升。

  服务重点功能区域提升城市品质

  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距离“一委一行两会”仅有一步之遥,负责审理辖区内涉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类民商事案件,年收案1万件以上,涉金融债权达60亿元。

  “除了比较常见的金融类案件,还有一些案件,看起来不起眼,但往往与国家金融监管、金融决策直接相关。”金融街法庭庭长刘建勋总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为实现审判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运行,金融街法庭推出“模块化审判工作标准”,对送达、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等17个工作单元统一工作流程标准。对类型化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总结争议焦点,抽取核心要素,统一裁判思路,成为开展专业化审判和办案规范化建设的标杆。

  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是北京市第一家以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为主的派出法庭,法庭法官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在“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权纠纷案”等多起名案审理中创制“首例”,远程视频、技术调查官、知识管理等超前技术和理念都在中关村法庭率先得到使用。成立六年来,中关村法庭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撑起了知识产权“保护伞”。

  在专业化法庭之外,多年来,许多城区法庭的干警足迹遍布街巷,坚持“三个面向”和“两便原则”,坚持哪里需要,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北京法院的人民法庭形态多样,类型多元,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责任重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说,接下来,通过全力推进“多元调解+速裁”等特色工作模式,加强“诉源”治理、专业化审判和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将人民法庭真正打造成法治建设的基石,联系群众的桥梁,基层治理的纽带,司法改革的试验田。
责任编辑:杨智源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