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见证中国经济修复速度
2020-05-08 10:46:57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邹蕴涵
 

  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五一”假期为小心翼翼生活了三个多月的国人提供了舒展身心的机会。在执行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不少人走出家门,无论是餐饮购物,还是旅游休闲,都迎来一波消费小高峰。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五天时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同时,各地的商场消费也迅速走高,很多商业区客流量已恢复至同期约60%水平。疫情的影响正在消减,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日常生活,都在加快恢复正常的脚步。

  经济社会是个有机系统,其恢复必然经历一个重新磨合的过程,困难肯定是有的。比如从消费市场看,人们对人员密集型服务业仍保持谨慎观望,对在室内摘口罩的风险仍存顾虑。与工业相比,疫情对于服务消费的冲击时间相对更长,恢复速度也相对更慢,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常态化防控的检验。可以说,群众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都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一定变化,这些都将在后续经济发展中产生影响。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中国来说,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最可依赖的“利器”就是我们超大的市场规模。眼下,中国的商品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服务消费市场快速扩大,日益成为支撑终端市场的重要力量。14亿人口的超大体量,决定了我国巨大的市场纵深和回旋空间,而且随着经济加快由生产者主导向消费者主导、由生产推动到消费拉动转变,庞大的消费市场将持续发挥引导产业升级、推动供给创新的作用。在这次疫情中,一些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了正增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化危为机的韧劲和活力所在。

  此外,宏观政策的相机抉择,也是我们坚定信心的重要支撑。在应对疫情冲击的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发挥稳增长作用,减税降费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生存压力,新基建投资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市场流动性,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为经济修复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中央及各地对住宿餐饮、电影、旅游、汽车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都已开始给予租金减免、产业基金等多种政策支持,将充分发挥政策对行业的托底功能。宏观政策的主动作为,能够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冲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为经济触底反弹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全年经济低谷已经过去,除少数行业外,全国复工复产基本完成,经济修复速度持续回升。下一步,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宏观总供给和总需求大循环是否顺畅,循环堵点是否能打通。从需求端看,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投资计划不断扩容,新基建等领域投资成为新增长点,投资降幅继续收窄。从生产端看,需求是否足够强劲、国际疫情会否导致产业链中断,则是后续面临的主要问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沉着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不确定性,我们一定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责任编辑:王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