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树常青
——河南兰考法院坝头法庭副庭长闫胜义一天工作实录
2014-06-27 08:11:3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冀天福 仰志 白宾宾
闫胜义(左一)在当事人家里做调解工作。 贾共鑫 摄
  6月25日早晨6点30分,薄雾轻绕,乡村已从沉睡中苏醒。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法院坝头人民法庭副庭长闫胜义正走在法庭附近的乡间小路上。庄里的犬吠声、泡桐树上的鸟啼声及村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混奏成一曲晨间小调。

  听说要微直播,闫胜义早上特地穿上一身崭新的法官服。平时,下乡调解案件,他都是穿便装。“和老百姓穿的一样了,好做工作。”闫胜义微微一笑,还有点不自在。

  坝头法庭坐落在兰考县城北坝头乡黄河创业园,是2011年建成的标准化法庭,管辖坝头乡、爪营乡的32个村庄,现有法官3名、法警1名。3年来,坝头法庭年均结案289件,年平均结案率达99.2%,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法庭”。

  闫胜义曾3次主动放弃到院机关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27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温情司法、公正办案。他办理的2600多件案件,无一发回、无一改判、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矛盾激化,被称为“焦裕禄式的好法官”。

  每天早早起来,到法庭附近转一转,和乡亲们聊一聊,是闫胜义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转完了,闫胜义回到法庭和同事们一起吃早餐。

  上午7点50分,按照工作惯例,庭长窦战勇布置法庭的工作。简单的安排和交代后,每一个人就分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调解入情入理,开庭有条有理

  闫胜义和同事一起骑着电动车前往距离法庭4公里的爪营乡朱场村,给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并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乡下这些年,办案下村,近则三五公里,远则十几公里,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闫胜义总是骑上车子就走。他说:“宁愿自己多跑路,不让百姓多跑腿。”

  小勇(化名)经常酗酒,酒后动不动打骂妻子小霞(化名),使小霞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小霞实在忍不住了,就一纸诉状将小勇告上法庭,请求离婚。

  面对闫胜义,小霞哭诉着自己的委屈,说到激动处,剧烈咳嗽并呕吐起来。闫胜义轻推了小勇一把并使了个眼色,小勇心领神会,赶紧到厨房给妻子倒了杯水。邻居的劝说,加上小勇关心的举动,小霞的情绪稍稍平静了一些。

  待小霞的情绪稳定后,闫胜义让小勇在应诉书上签字,然后和小勇一起走到猪圈旁,详细询问猪崽长势、饲料价格,并嘱咐他,要尽快带妻子去看病,小勇连连点头。临走时,闫胜义还拜托村邻多对小勇两口子进行劝解。

  回到坝头法庭后,闫胜义看到他通知要参加开庭的人员都到齐了,就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一起离婚案件。从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从举证到质证再到传证人到庭,庭开得很紧凑。“老闫不单单会做调解工作,开起庭来也是严肃认真、有条有理。”兰考法院党组成员庄著立对记者说。

  庭审结束后,闫胜义紧接着对该案进行调解。闫胜义分别把双方叫到不同的房间里做工作。事后,他对记者说:“处理这种事情,就得用这种方法,这叫‘背靠背’调解。”

  法庭设在老百姓身边,就得多给老百姓办事

  当事人离开后,闫胜义和同事开始准备午饭——茄子丝面条,茄子摘自法庭的小菜园。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解决基层法庭干警的吃饭、住宿、休息和文体生活等需要,在全省法院各人民法庭开展“五小工程”建设,即建设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

  不一会儿,下乡办案的同事们都回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午饭。

  午饭后,闫胜义就和同事准备下乡。“这个时候当事人一般都在家,好找到人。”闫胜义边说边仔细检查电动车上的“百宝箱”,里面有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便民联系卡、老花镜等物品,这些都是为群众准备的。

  因为下午大家都要下乡办案,闫胜义跑到办公室取来了“便民小黑板”挂在法庭大门旁,上面写着干警的姓名、去向和手机号。

  乡间的小路不太好走,电动车的优势凸现出来。闫胜义和同事来到爪营乡栗东村,送达一起债务纠纷案件的法律文书。当事人签字后,闫胜义就站在屋外现场做诉前调解工作。当事人说:“我是真没有钱。”闫胜义说:“有钱还钱,没钱也得给人家一个说法,老躲着哪能行。”闫胜义在情在理的劝解,让当事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一看调解的目的基本达到了,闫胜义就和同事又出发赶往下一个地方。乡村道路两旁的泡桐树枝繁叶茂,不少已成长为合抱之木。当年,为了抗击风沙,焦裕禄带领群众种植泡桐封沙固土,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焦裕禄还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了一棵泡桐,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称这棵泡桐树为“焦桐”。

  老百姓鸡毛蒜皮的琐事,也要当成大事来办

  完成送达任务后,闫胜义骑车回到法庭。今天还有一起离婚案件需要调解,双方离意已决,却对财产分割未达成一致。闫胜义把男女双方当事人领到办公室,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想法,提出双方应先解决孩子的抚养问题。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但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对财产分割及孩子抚养问题仍各持己见。这时,双方亲属也赶到了法庭,调解室的气氛顿时显得有些紧张。

  见此情景,闫胜义好像更加有了自信,他一边耐心安抚双方亲属的情绪,以老人情感和孩子成长为突破点进行分析,让双方逐渐冷静下来,一边继续提出自己的调解意见,试探双方的思想。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闫胜义苦口婆心的劝解下,案件最后总算调解成功了。看着他们离开法庭的身影,闫胜义如释重负。他说:“虽然争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百姓打官司很多都是为了争口气,别看是小事,可稍不注意,就会发展成大事,所以不管对老百姓的啥事,你要管了,就必须当成大事来办。”

  送走了当事人,闫胜义接了个电话,他说:“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家里有点情况,让我去一趟。”他边说,边骑上电动车出了法院大门。

  时针指向下午7点20分,法庭门口传来电动车的声音,闫胜义回到了法庭。窦战勇又把大家召集到一块,为一天工作做总结。

  天空阴了起来,闫胜义细心地写下办案日志,整理好桌上的卷宗,锁好抽屉,走出法庭,直奔附近的菜市场,准备给家里买菜做晚饭。闫胜义是一个好法官,更是一个模范丈夫。

  这就是闫胜义普普通通的一天,很平凡、很琐碎,也很充实,但就是在这样一天一天中,闫胜义坚守了27年。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