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送错判决书 今日开庭纠错
2003-08-12 14:42:35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廖洪武
  两位外形酷似、同叫陈澄的年轻女子生活在同一城市也许不算巧事。但当大陈澄欠下生意债被告上法庭后,法院却将催款的民事判决书送到小陈澄手中,这不能不令人称奇。为此,小陈澄提起申诉,要求北京朝阳区法院撤消误送的判决书以及附带的费用。

  今天上午,朝阳区法院将开庭受理此事,如果不出意外,这起戏剧性事件将于今天划上句号。

  判决书送错家门

  6月28日下午,星期六。燥热的天气悄悄袭来。

  东城区北官厅胡同2号院。退休老人陈伟堂正在厅堂哼着小曲,这时敲门声响起,敲门者递上一份快件。

  老人满腹狐疑地拆开来件,看后脸色顿时涨红,一只手拍在桌上,震得三只茶杯翻倒,茶水溅满老人衣袖。

  “陈澄怎么可以瞒着我们借别人钱不还呢?现在竟然被法院下判决书了,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就丢家人的脸!”陈伟堂再看了一遍判决书,犹豫一会儿说,“不可能啊,我的孙女怎么会欠别人水龙头货款啊?”

  几分钟后,同样一头雾水的陈澄立刻打车赶回家。看到这份朝阳区人民法院传来的民事判决书(2003朝民初字第10335号),陈澄也傻眼了。判决书上写着“经审理查明,自2001年起被告向原告购买水龙头出售,2002年6月3日被告共欠原告货款7900元。后被告分三次支付了原告3000元,余款至今未还”。

  “爷爷,我真没有欠过别人的钱啊!”陈澄委屈得泪水直流。再看判决书:被告人出生日期和她的完全一样,但“朝阳区芍药居北里202楼702号”却不是她住的地方。“住址都不同,会不会法院搞错对象了?!但法院不可能判错对象的啊!”

  很快,陈澄的母亲也赶来,一家三代经过一番分析:六年前,陈澄坐公交车时丢了身份证,有可能被坏人拿去骗钱了。

  当天下午6点,母女俩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报失六年前丢的身份证。一位正在吃饭的民警听后喷出了一口饭,“1997年身份证丢失,现在报失?我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

  查户籍张冠李戴

  7月29日下午,阳光满地。

  “看来不告不灵,不告你就不出来还钱!”王雨保一想到被拖了一年多的货款马上要回到自己口袋就特高兴,匆匆上到朝阳区法院6楼时,连口粗气都不喘。

  王雨保刚进办公室就问:“陈澄来了吗?”

  “看仔细了,谁欠你钱了?!”陈澄母女俩几乎同声怒喝。

  王雨保定睛一看,猛拍一下脑门叫道:“妈呀,搞错了呀!”

  8月4日晚,王雨保满脸愧意地讲述了认错被告的经过:“她俩太像了,都戴眼镜,以至于我在查户籍时看走眼了。”

  王雨保是广东“彩州”品牌水龙头的代理商。去年6月3日,大陈澄购货给王雨保写下一张欠条,至今仍拖欠4900元。

  今年4月初,王雨保向朝阳区法院递交诉状,当时的被告住址是“朝阳区芍药居北里202楼702号”。不久,朝阳区法院安贞法庭就根据这个地址送去了传票,当时住该处的大陈澄在传票上签了字。第一次开庭,大陈澄缺席。“因为很难和大陈澄联系上,安贞法庭一位姓黄的工作人员建议我去查她的户籍。”

  在户籍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根据“陈澄”的名字搜索,结果一下搜出四位叫陈澄的女子。

  “方形脸,戴眼镜,就是她!没错!”王雨保一下锁定目标,结果打印出小陈澄的户籍资料。“她俩长得确实有点像,所以认错了。”王雨保后来回忆。

  为了进一步确认,王雨保当天晚上还根据户籍上的地址,来到小陈澄的家询问陈澄是否住该处,结果开门的老人(陈伟堂)说:“陈澄搬出去住了。”王雨保想到大陈澄在外租房,正好相符。于是一切事实似乎都已铁板钉钉。

  “法院第二次开庭前还是大陈澄签收的传票,但她很快就搬家了。法院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作出了判决,判决书只好根据户籍中的地址送出了判决书。”就这样,小陈澄成了“替罪羊”。

  法院今开庭纠错

  8月3日,弦月刚上树梢。

  王雨保再一次来到小陈澄家,不过这一次是登门道歉,王雨保还携上了两袋瓜果。

  “我是诚心来向陈澄和您一家人道歉的!只要您老人家提出要求,我就努力去做!”王雨保这样对陈伟堂说。

  陈伟堂倒也没多责怪,“只要陈澄的名誉能恢复过来,全家人就放心,毕竟小孩是刚大学毕业踏上社会。”

  王雨保上门道歉之前,小陈澄已向朝阳区法院提交《民事申诉书》,要求撤消误递的判决书以及该判决书所要求偿付的费用。

  陈澄的母亲昨天表示:虽然陈澄为了澄清事情真相,请了近半个月假去奔波反映情况、写申诉状,经济方面肯定是有损失的,但只要陈澄的名誉能恢复过来,母女俩并不想向王雨保追讨经济方面的赔偿,因为他们一家都有宽厚待人的品德。

  “法院肯定要撤消送错的民事判决书的!”在电话里,陈澄的母亲显然对朝阳区法院今天的开庭显得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崔真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