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和严肃法官:少审法官的双重身份
2012-12-03 10:56: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阳光下鲜艳的花朵,令人惋惜的是有些花朵尚未开放便因种种原因日渐憔悴,如何让这些微醺“病态”的花朵重新绽放生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综合审判庭的法官们亮出了法律引导和心理辅导组合拳,知心姐姐和严肃法官的双重身份成为了少审法官们甜蜜的负担。

  镜头一

  上午9:30时,少审庭副庭长李鸿梅再一次对着镜子整了整红艳艳的法徽,深深吸了一口气。今天的会见,对长期从事少审工作、经验丰富的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为在今天这个场合,她不仅仅是一名法官,同时也是一位心理辅导员,能不能顺利打开未成年被告人的心扉,让她的心跳得比平常快了几拍。

  刚满17周岁的小飞,父母离异,长期跟着年老体弱的奶奶生活,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小小年纪混迹社会,通宵上网、打架滋事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一次斗殴中,他手持板砖将对手砸成了轻伤。

  李鸿梅轻轻坐在了小飞的对面,小飞虽低着头,但依稀可见面容清秀。“上个星期,我们到你家附近走访了,邻居都说你很孝敬奶奶,你的本质并不坏……”轻柔的语调,温和的态度,小飞面无表情的脸开始解冻,半个小时后,“我知道错了,我还有机会改吗?”

  成功的心理干预给了少审法官们极大的信心,在此后的一个月里,少年庭陆续对十余起涉少案件实施了心理干预。并根据成功经验迅速出台《完善未成人刑事案件心理咨询制度》,根据未成年人的认识特点、情感特点、动机特点和个性特点,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心理流程和工作方法。

  镜头二

  晚上8时,少年庭办公室灯火通明,三名法官、两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都在挑灯夜读心理咨询教程,此起彼伏的翻书声回荡在寂静的夜色中,间隙中轻声的学习讨论宛如一首小夜曲,首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李鸿梅和法官助理谭燕负担起传道解惑的重任。

  “我们首先要明确心理咨询范围,我认为,一些犯罪动机不明、犯罪动因有违常理、行为人有明显心理偏差的;行为反差较大,与平常表现不一致的;存在对某些问题的心理困惑,无法处理好与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关系而导致犯罪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的等等,十分有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李鸿梅如是说。

  “李庭长说得对,我们还可以定期到学校、社区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宣传,结合我们庭所办的案例,讲课内容要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谭燕的建议获得大家一致认同。

  经过几个晚上的奋斗,一份诙谐幽默内含心理学的法制宣传稿顺利出台。“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行不行?”“小偷过街,人人喊打,行不行?”“价廉的美的东西,买不买?”一连串与生活息息相关,充满趣味的问题在今年暑期的法制课上引起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辖区各中小学校的法制课上都能见到润州少审法官们的身影,她们或坐在讲堂之上侃侃而谈,或和同学们围坐一团欢声笑语,或和个别同学一起促膝谈心,交流场地也不局限于学校,韦岗抗日战争纪念碑、社区、老人院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大胆创新的法制教育形式,传授法律知识也教做人道理。

  镜头三

  “呜…”时种走向中午12:44时,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轰隆隆的列车将载着16岁的刘生林(化名)回湖北恩施老家,列车站台上少年庭的法官们向着远去的刘生林挥手,希望他这一程平安回家。

  刘生林有着不幸的身世,自小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他乡,从此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4岁跟随叔叔离开湖北农村来到镇江打工,后因生活窘迫临时起意实施盗窃被判拘役二个月。

  早在刘生林出狱前,少年庭就根据他提供的亲属、朋友的电话、地址,想方设法联系其家人,但均无果。之后又走访派出所,帮其出具户籍证明,以便将来不便之需。想到刘生林出狱之后将面临着身无身文、无处可去的境况,庭长赵向阳决定亲自去接,再带着刘生林一起想办法帮他寻找亲人。

  得知这一消息后,镇江民生频道“小梁帮你忙栏目”、江苏律威律师事务所袁俊主任均表示愿意一起帮助小林寻找亲人。

  11月10日这天,法官、记者、志愿者早早来到看守所门口,等着刘生林出狱。刘生林出来后,看到这么多人在关心自己,并为他准备了棉袄,激动不已。

  之后,法官陪同刘生林一同寻找亲友,不是吃了闭门羹,就是电话无人接听。“小林,你这样一个人在镇江我们实在不放心,是不是先回老家安顿一下,看看外婆,把身份证办了,这样以后再来镇江也方便找工作。”李鸿梅真诚的劝说。

  “法官姐姐,你之前判我坐牢,我还有意见,今天你们来接我,还陪我找人,我现在觉得心里暖暖的,我听你的,先回老家去。”

  拿着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法官很快在窗口帮刘申林购买了镇江至恩施的车票,记者也联系了列车民警在车上照顾刘申林。

  “这是我们捐的一点款,你自己在车上买点吃的,我们的电话也一并告诉你,到家后一定给我们报个平安,以后无论是生活上、工作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打电话过来。”法官助理谭燕殷切叮嘱。

  未成年人一时糊涂犯了错,如果就此一蹶不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是每一位从事涉少审判的法官都不愿意看到的。大胆采用心理干预,高度关注少年犯的心理健康,通过交流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想方设法温暖他们低沉的心灵,既在法理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以前我们参予合议庭,法庭教育方面都是我说得多,现在我发现少年庭的法官个个都能针对孩子的情况说上三言两语,还都能说到孩子心里去,心理咨询师资格没白拿。”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校长杭培根对少年庭的心理咨询工作赞赏有加。

  截止今年10月,该院少年综合审判庭共审结涉少民、刑事案件296起,心理辅导贯穿于案件审理中,这些涉及青少年的案件,无一上诉,无一上访。

  “法官的形象严肃庄重,会给遇到挫折的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心理辅导员的身份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如何将这两种身份融会贯通,发挥最大的‘功效’,是我们当下努力尝试的。”少年庭庭长赵向阳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据了解,该庭的疏导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未成年被告、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者具有特殊人格倾向的未成年当事人,也包括有严重对抗情绪和教育孩子方式不当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等。仅今年第三季度,便对4起刑事案件、5起民事案件实施了心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