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赣榆法院姜霜菊 好字背后故事多
2014-05-16 16:57:41 | 来源:江苏法制报
  “心里装着群众,真正为当事人着想。”这是去年初识姜霜菊,她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话。近5年来,姜霜菊办理的案件数超过3000多件,算下来,平均每天办案2件以上。如果把所有办案卷宗堆起来,即使按照一个卷宗一厘米厚,也得有18个她那么高。

  可就这么多案件,在她的手上竟然多数都是以调解结案,尤其是当法官28年来她所办案件无一错案,无一当事人上访,无一当事人申诉。这组响当当的数据令记者对这位“牛”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今年初,听说为了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赣榆法院创新成立了以“姜霜菊"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这一新的变化吸引记者前往当地对她进行二次采访。本报刊发的《模范法官“神”在哪儿》一文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她。

  如今,在黄海之滨的海港城市连云港,姜霜菊,这个名字已是家喻户晓。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办案标兵”、“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首届十佳女法官”,目前已被省高院推荐为“全国优秀法官”人选。最近,赣榆县委、连云港中院、连云港市委又先后作出向“姜霜菊学习”的决定。

  10月下旬,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三创三先之星”新闻采访团奔赴赣榆再次对姜霜菊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数十位被访者向我们道出了他们心目中各自的“姜霜菊”。

  “她用爱心、耐心、诚心和公心诠释着司法为民的真正内涵,在老百姓的心中一笔笔勾出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这是赣榆县委书记王加培对姜霜菊的评价。

  “赢得民心的姜阿姨”

  ——当事人眼中的她,亲民爱民就像自己的亲人

  干了28年的法官,但姜霜菊的当事人却很少称呼她“姜法官”。大家总爱亲热地叫她“姜大姐”或者“姜阿姨”。从法官到大姐、阿姨的称谓变化,背后折射的是姜霜菊对当事人全心全意的服务和关怀。

  有一个跑出租的80后年轻人,开车时撞伤了一个老大爷。巧的是,年轻人的汽车保险刚好超了一天,所有赔偿费用要他掏。开庭时,这个80后年轻人专门坐到了离姜霜菊最远的席位上。调解时,憋了一肚子火的他带着情绪质问姜霜菊。“老大爷是农村户口,凭什么按城市标准赔偿?而且我车被扣押了,没钱赔!”

  姜霜菊没有板起脸斥责,而是微笑着耐心解释:“老人一直都在县城的儿子家住,你撞他的时候也在县城,以后养伤还在县城,你说能不按城市户口来赔偿吗?你消极对待,车子越来越贬值,损失还不是你的?”

  长辈般地诚心耐心解释,亲人一般为其设身处地着想,如一缕春风,消融了年轻人心上的坚冰。在倾听的过程中,年轻人一点点从被告席最远的座位挪到了离姜霜菊最近的位子。最终,心服口服的年轻人听从了姜霜菊的调解建议,卖车还钱。

  可找车子时,年轻人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车被扣了好几年了,不知道现在车在哪儿。姜霜菊知道后,就主动帮这年轻人去找,托了一大圈熟人,终于找到了车。事后,不少人问她,“这事你这么上心啊?”姜霜菊笑笑说,“他喊我阿姨。”

  “心系百姓的好法官”

  ——律师眼中的她,真心真意换来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魏霞,一个和姜霜菊打了18年交道的女律师。采访她的时候,提起和姜霜菊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这位资深老律师的眼眶禁不住被泪水浸湿了。

  一桩10年前的往事,至今让她提起还有些后怕。

  那是2002年6月初,长期在外务工的王某接连三次诉至法院要求和妻子许某离婚。许某下岗失业在家既伺候婆婆、供养照顾女儿上高中,还要挤出时间外出打短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甚为艰难。对于丈夫起诉离婚,许某羞恨交加。特别是发现王某伙同其母将家中的门面房私自转让,转让的款项下落不明时,许某更是对王某的狠心深恶痛绝。

  开庭时,许某情绪激动,当姜霜菊刚一宣布休庭,许某起身便向丈夫身边扑去,从自带的布包中抽出一把刀对其刺去。姜霜菊见状本能地迎向这把雪亮的尖刀,奔向原、被告二人之间,这时书记员和法警也迅速围了上来,及时制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魏霞感慨地告诉记者:“老实说,在代理案件中还没遇过持刀相向的当事人,经过一番波折后,我对姜大姐说:‘别调啦,干脆判决驳回原告起诉了事,许某拿刀的样子让我心里压力很大。’”但姜霜菊却毅然决然地告诉魏霞,这样做,案子虽然是结了,但是这件事情没完。下次原告还要起诉到法院,其他同事还得审。而且时间越长,原告王某就会转移财产,为了孩子,能做的尽量多做一些吧。

  后来姜霜菊几次登门调解,做原告母亲的工作,让被告及女儿在其家中居住。终于令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许某到法院领取离婚赔偿金时,满眼含泪紧紧攥着姜大姐的手:“你就是我的亲大姐!”

  多少年来,姜霜菊总是以一颗真诚为当事人着想的心化解双方心结。每一次结案都做到既要当事人服从法律,也要让他们在情感上真正口服心服。她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法官审理案件,就像医生看病一样,首先要查清病根,一次根治。否则,一个简单的案件可能会变得复杂,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如果查清案件事实,抓住双方当事人的动态,复杂的案件也能简单化。

  “勇于担当的姜大姐”

  ——同事眼中的她,换位思考迎难而上好样的

  采访中,赣榆法院院长宋金林对这位得力“干将”赞赏有加:“近10年来,她毫无怨言地承担了院里交办的一大批各类矛盾激化、重大疑难案件,件件做到调解结案,案结事了。我们把案子交给她放心!”

  在她的同事眼里,姜霜菊是自己经常对照、提高的效仿对象。如今已经是赣榆法院执行局局长的曹胜,20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是一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毛头小伙子。他刚被分配到赣榆县法院欢墩法庭,自认为各项工作做得还可以,正所谓“感觉良好”。可有一次,刚开完庭,老庭长王宝鸣看完了他的庭审笔录以及整理的卷宗后,意味深长地说:“小曹呀,你要想真心做好法院工作,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位好老师,她就是青口法庭的姜霜菊,也是一名书记员。你可抽空去找她,当面向她取取经。”

  当他怯生生地说明来意,姜大姐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对曹胜传授起来。此后,10多年的时间,曹胜先后在海头、石桥人民法庭工作。在办案中每每碰到挠头或疑难的问题,他都会打电话向她请教,姜霜菊无论多么忙碌,一定都会放下手头工作,耐心地倾听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依照她所教授的方法处理,有多少次都让曹胜手头许多棘手的案件呈现出转折,进而柳暗花明、迎刃而解。

  相处时间长了,同事也了解到姜大姐有多件从工作中提炼出攻克案件堡垒的武器,也就是她总结出来的调解经验:把复杂案件慢慢梳理成简单化。针对不懂法的,姜霜菊总结出了比喻法;婚姻家庭类的,采用亲情法;交通事故情绪激化的,这时就要用降温法;而在处理财产损害赔偿、农村承包合同、排除妨碍,最好用现场办案法……

  谈到这些,姜大姐总谦逊地说,其实,所有的办案技巧都绕不过一个“情”字和一个“理”字,“情”是感情,“理”是法理。她常说,“作为一名法官,要坚持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扩大的原则。懂得换位思考,找准双方当事人纠纷的症结,然后有法有理地做好他们的工作,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圆满地解决。”

  【采访手记】:

  她的手机是365天,天天24小时开机,为的就是保证群众有事第一时间能够找到她;为了一桩50元的纠纷,她可以第一时间出现在纠纷现场,宁愿自掏腰包也要换回邻里的和睦;父母去世的时候,这个小女儿因为在外面办案,也无法见上父母最后一面……有人不解地问,她是当代的活雷锋吗?她这么忙,她就不累吗?

  采访中,对“幸福”姜霜菊有这样一句理解:“当我看到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经我调解和和气气地离开法院,临走时轻松地说声谢谢法官,那个时候我就感到非常幸福。”这也是这位快要退休的女法官的生活信条。

  “言忠信,行笃敬。”演绎出当代好法官姜霜菊为和谐而不懈努力奔波的诸多故事。干了28年法官,姜霜菊并没有判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子,每天她面对的就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可就是她这个和蔼大姐式的法官,断了一个又一个让别人都头疼的家务事,而且还断得让人心服口服,甚至吸引着人们主动要求姜法官为他们断案。

  连云港中院院长薛剑祥这样评价她,“案结事了是法院工作的难题,面对困难,姜霜菊总是迎难而上,以她特有的细心、耐心、爱心,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她是新时期优秀法官的模范代表!”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