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从毕福剑事件中反思自我
2015-04-15 16:16: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伟
  近来,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的一场私人饭局引发了公众的一场大讨论。恐怕连毕福剑本人也未曾想到,几句酒后调侃之言真的就被别有用心的人上传到了网上曝之于众,令公众大跌眼镜,从而造成了一场社会言论的大地震,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公众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饭局中那位上传视频者的行径是否卑鄙可耻?对毕福剑酒后之言是否该上纲上线?对此,我认为,无论那位告密者的行径是多么卑鄙可耻,我们都不该将批评止于告密者,因为告密者可能只是基于自身利益利用了当事人的错误,而不是错误的制造者。公众更应当溯本清源,追究不当言论者的责任。

  显而易见,毕福剑才是这段不当言论的制造者,并且不能因为是饭桌酒后之语就可免责。首先,朋友饭局也该注重个人形象。朋友饭局也是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局中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都其他人对他的评价,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在现今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快速传播者和强大的扩散者,区区一扇包厢门不足以隔断私人饭局与公共领域的联系,特别是作为一个名人或者官员,他的几句原本可能无关痛痒的玩笑话,其作用经过网络传播的几何放大,足以成为刺痛公众神经的言论事件。其次,酒后言行更该有底线。我们常说,不将酒后之言当真,不与酒后之人计较。但对于一个名人,特别是一个足以代表体制内群体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而言,酒后言行更该管控,不能没有底线,也不能不讲原则。而今,有这样一股不正之风盛行,一些官员、干部、名人平常素质高,讲文明,守原则,几杯酒下肚,原形毕露,大谈拜金,说黄段子,这样的酒后言行不仅与他们的身份不符,更是败坏了群体形象,引起群众反感。

  也有人为毕福剑鸣不平,认为不就是几句调侃领袖的话,何足以言获罪。但我对此不敢苟同。首先,组织纪律不可逾越。毕福剑作为一名公民,他有言论自由,可以对任何问题,包括政治问题,依据客观事实来阐述自己的主观见解,但同时他还是一名体制人,还有遵守组织纪律的义务。时刻注意言行举止,自觉维护党的历史和形象,与组织保持一致,这是组织纪律对他的要求,不能因为是在私人饭局的场合,在酒足饭饱之后就可以降低这个要求标准。其次,受责不等于获罪。一个法治文明的国家一般不会将评价领袖或者国家领导人的言行规定为犯罪;一个法治文明的国家除非罪刑法定,也不会因公民的言论而科以刑责。因此,毕福剑绝不会因为这段不当言论而被科刑,但不被科刑不代表其言论不该受到责难。显然,毕福剑的言论明显违反了组织纪律方面的要求,有关部门对其予以组织纪律处分是适当且必要的。

  无论如何,毕福剑事件终究会过去,但惩前是为毖后,治病是为救人,我们不应以“局外人”的心态围观热闹,而是应当以毕为镜,反观自身。毕福剑事件反映了体制内少数人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纪律作风涣散,存在蜕变腐化的可能。当前社会形势复杂,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容易在公正履职时因得罪人而被人盯梢诬陷,容易抵制不住外面诱惑而自甘堕落,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误导而被利用,因此更加要爱惜名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好自身形象,做到正身、慎言、严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