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建设“探路者”
——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科科长金海龙
2022-07-04 11:13:1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郑卫平 居丹丹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法院新建成的智慧法院展厅。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我院深入践行‘科技强院’方针,大力推进‘智慧审判苏州模式’,瞄准执法办案、决策管理、便民利民之需,在建用并举中推动信息化全流程应用、全方位赋能……”这样的讲解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经常出现,讲解者是该院司法行政装备科科长金海龙。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金海龙每次讲解都是面带微笑,充满激情,神情自若,潇洒大方,如数家珍。他不但讲得好,而且不怕问、问不倒。这“台上一分钟”,见证的是他“台下二十几年功”。

  他是名校毕业的“理工男”

  1996年,金海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吉林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金海龙还记得,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时,老师这样描述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将是信息爆炸式增长、资源火箭式传递的时代,人类将进入“地球村”,会催生一系列新产业,还将彻底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消费、交流、出行的方式。

  “苏州经济发展迅速,有人劝我学金融或是企业管理,可我却对互联网很感兴趣,了解互联网当然就要学习计算机专业。”金海龙还记得当初选择专业的动因。尽管在1996年,互联网、计算机在江南小镇人的眼中还是个新名词,金海龙还是带着好奇和倔强,走进了吉林大学。

  2000年,金海龙大学毕业。此时大学毕业生已经告别了“分配”制,变成了“双向选择”制。很多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或是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金海龙选择了回到家乡。在这个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他觉得自己的所学一定可以为家乡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让金海龙没想到的是,在苏州一时并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想想那些去了北上广大公司的同学,他不禁开始有些怀疑当初的选择。

  此时,法院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吴县市人民法院急需一名计算机人才。得知这个消息,金海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并顺利进入到了吴县法院,成为该院的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干警。

  收到录取通知时,他是开心的,同时,也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法院能做些什么?来法院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他也只能靠自己去寻找答案。

  一般情况下,新进的公务员会在8月底或9月初入职。6月中旬的一天,还在学校的金海龙忽然接到通知,因工作需要,要他在7月初报到。金海龙清晰地记得自己进入法院的第一项工作——人事信息录入。

  信息录入这份工作难免太简单了吧?不就是打打字,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耐心点、细致点就够了。虽然接受了工作安排,但是金海龙内心其实是有些失落的。

  信息录入结束后,金海龙有些郁闷地走出办公室。路过其他办公室的时候,他看到业务庭的同事都还在忙碌着,整理卷宗,敲页码,打孔缝线。这都是书记员做的工作。他走了进去,聊了几句,才发现这些做着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工作的书记员都是政法专业科班毕业的。他们告诉金海龙,在成为法官之前,他们每个人都要从书记员做起,而且一做可能就是几年。

  回到宿舍后,金海龙辗转反侧,想想其实哪个岗位不是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呢?

  第二天,金海龙早早来到办公室,审视了一下要处理的数据,打开电脑,认认真真地做了起来。最后,当他把统计好的数据交给领导时,领导既惊讶又赞叹,惊讶他完成的速度,赞叹他制作的表格清晰美观,数据准确。

  自此,这个自信满满的年轻人,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让人放心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不断被加深和巩固。

  2000年8月,法院购入第一批台式电脑。刚进入法院一个月的金海龙看到电脑后非常开心,主动找到领导,要求承担起组装工作,“您放心,我可以把所有的电脑都组装好。”在别人休假的时间里,他一个人在院里加班。虽然领导没有给他时间限制,但他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假期结束前完成这项工作。

  正值盛夏时节,窗外传来阵阵蝉鸣,让人心浮气躁。金海龙一个人埋头苦干,在一台台电脑前,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汗水早已湿透衣服。

  当大家看到50台组装好的电脑整整齐齐,不禁感慨“小金真厉害”。金海龙在肯定和称赞中一扫疲惫,心情开朗,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更坚定了他在法院干好的信心。

  2001年2月,随着吴县市撤市分设吴中区和相城区,吴县法院相应拆分成吴中区人民法院和相城区人民法院,金海龙选择留在相城区法院。一晃20来年过去了,“小金”变成了“老金”,但他踏实认真且想法多的特点却始终未变。

  下载软件,重装系统,排除故障……法官们每天忙忙碌碌,金海龙也是常常忙得连轴转。越忙,他越觉得充实,越忙,他越得有干劲。

  “听法院的老同志讲,电脑上的事,或是信息化建设上的事,找金海龙,他很热心,办事让人放心。他始终是急事不推,难事不躲,苦事不避,勤勤恳恳地干,乐乐呵呵地干。”相城区法院副院长吴宏如此评价金海龙。

  “法院以审判执行为主业,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审判执行。所以人家有事找到我,不能有给人家帮忙的想法,而应看成是分内的事。本职工作,干好是尽职,干不好就是失职。”金海龙对自己的工作是这样认知的。

  在众多的荣誉中,只有一个荣誉摆放在金海龙办公室的玻璃柜中:相城区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担当作为好干部。

  金海龙格外珍惜这份荣誉,他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和鞭策。

  他是智慧诉服大厅建设的“工程师”

  每当兄弟法院前来参观学习时,第一站必然是相城区法院的智慧诉讼服务大厅。

  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智慧诉讼服务大厅,由十余家技术公司参与研发,融合了智慧安检、全域诉讼服务平台、跨域立案调档查档、智慧法院App、诉讼事务“一脸通办”等20多个功能,真正实现了让群众“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

  如此功能齐全、智能高端的诉服大厅让前来参观的干警十分佩服。这个诉服大厅从开始施工到建成仅仅用了45天。其中,金海龙功不可没。

  早在2019年初,相城区法院为抢抓发展机遇,提前谋划部署,准备全力打造智慧法院建设,力争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法院工作全面升级。院党组决定打造苏州市首家基层法院智慧诉讼服务大厅。

  接到任务后,作为相城区法院信息化建设负责人的金海龙很兴奋,智慧法院建设让自己发挥专业特长有了更大的舞台,同时,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相城区法院党组多次开会研究智慧法院建设工作,并提出,相城区法院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苏州,相城区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一定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智慧法院建设的前列。

  如何走在前列,如何不负院党组的厚望?金海龙越发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以前睡眠还可以,但接到这项任务后,我真的是常常失眠。那段时间,一想到智慧法院建设,然后就辗转反侧,睡不着了。”金海龙说。

  智慧法院建设是系统工程,单靠个人奋斗肯定不行。在院党组的支持下,金海龙很快就组建了技术团队。他从加强学习入手,多次组织团队人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智慧法院建设的文件,并马不停蹄地组织调研。“那段时间,跟着金科长,真是披星戴月地干,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一定,忙得是昏天黑地。”技术公司负责人说。

  经过无数次会议和头脑风暴,2个多月的打磨,2019年9月27日项目正式启动施工。

  施工后,金海龙就开始了白天现场监督,晚上开会总结的日子。“那个时候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智慧诉服大厅怎么做,还能做什么。有一点点思路和想法,就迅速沟通落实。团队的人经常在晚上10点、11点接到我的电话,他们真的不容易。”金海龙回忆。

  就这样夜以继日的45天之后,智慧诉服大厅如期建成。

  有人让他谈谈自己的辛苦付出,金海龙说不出什么。但当问起智慧诉服大厅时,他就变得滔滔不绝。

  “我们服务台下面的这条材料传送动线,当时有好几个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和精确测量,最终达到了兼顾隐蔽性、实用性、美观性的效果。”

  “这个导诉台,我们摒弃了过去工作人员在里、群众在外的模式,采用开放式设计,这可以拉近我们法院服务人员与群众的距离。”

  “这边的等候厅,我们安排了可视化的大屏幕,动态展示我院案件数据,体现了司法公开性。”

  ……

  智慧诉服大厅的每个地方,都藏着金海龙的巧思,也藏着他的骄傲。

  相城区法院院长徐建东说,相城区法院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改革导向,突出主攻方向、聚力创新,将信息化建设与司法改革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诉讼服务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诉讼全程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能有这样的成效,金海龙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艰苦而有创造性的工作。

  他是探索电子送达的“急先锋”

  “手动制作传票、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十余种文书并打印,去文印室盖章,分拣装订,拿刷子涂胶水,再手写面单地址,送交邮寄,就算熟练的书记员,一套流程下来也至少要20到30分钟。”书记员唐宽正提起过去的送达方式不禁摇头。

  解决书记员的送达之繁之累,是相城区法院突破送达困境,降低送达工作成本,大力推进电子诉讼模式的动力之一。这也成为相城区法院电子诉讼改革的重要创新举措。院党组将该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重担再次落到了金海龙身上。

  经过对现有的电子送达模式的分析和研判,再结合相城区法院送达工作的实际情况,金海龙决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打造出最先进的电子送达模式。

  该模式融合了电子送达、律师平台送达、邮寄送达、网格协助调查、在线公告送达等方式。在此基础上,相城区法院还成立了以电子送达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集约电子送达中心。

  “我们的送达中心,真正实现了送达工作全流程智能化处理、集约化管理和社会化外包,个案平均送达耗时从20分钟提速到3分钟,切切实实解决‘送达难’这一顽疾,让法官专注于‘审’与‘判’。”2019年11月,在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徐建东在作经验交流时介绍道。

  相城区法院电子送达相关经验做法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通讯》录用。以相城区法院“五步法”为蓝本的《繁简分流背景下电子送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治蓝皮书录用。

  虽然得到了认可,但相城区法院电子送达的探索没有终止。紧接着,金海龙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和改进送达模式,打造了电子送达智能管理平台,将原先的“五步送达法”改进为以“短信送达”为主、以“地址库”为核心的送达“三分法”,并引入“智能外呼”等新元素,实现送达全流程在线智能化运转、自动化操作,电子送达准确率和成功率不断提升。

  2021年12月,苏州中院召开全市法院推进集约送达工作会议,确立了相城区法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基层法院送达分中心,承担了全市5家法院的电子送达工作。

  电子送达实实在在地为审执工作减轻了负担。但除了送达,法院还有大量的审判辅助事务。如何让法官从繁杂的辅助事务中解放,集中精力投入审判核心事务中,多方面提高办案质效,相城区法院又在谋划新的改革。

  深入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改革,把这些事务性工作彻底从一线审判团队中剥离,引进社会化服务力量。金海龙是这次改革的“操刀者”。

  根据辅助事务类型,金海龙带领团队陆续建成了“一厅两中心”和“两柜三区”,即智慧诉讼服务大厅、一键转档和综合集约送达中心、集中装卷中心,云柜、智能中间柜、数字化加工区、集中装卷区、数字化转档区。智慧诉服大厅承担导诉、立案登记、材料扫描、窗口查档等工作。综合送达中心承担全院原本分散在各庭室法官和书记员手中的文书送达工作。集中装卷中心统一承担除两个派出法庭外的结案案件提档、装卷、归档工作。云柜、智能中间柜承担诉讼材料收转的智能管理工作。

  “依托‘一厅两中心’,我院对剥离事务进行标准化操作、流程化办理,实现审判辅助事务办理的流程再造和结构重塑。这场辅助事务剥离的‘手术’,金海龙做得非常漂亮。”相城区法院审委会委员、立案庭庭长黄伟丰称赞道。

  他是数字司法的“探索者”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2020年2月3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一个工作日,早上9点15分,一声清脆的“现在开庭”却在相城区法院法庭内响起。

  这是相城区法院网络庭审拉开序幕的第一槌。法庭内只见法官和法官助理以及在旁听席站着的金海龙,原、被告席上空无一人。隔着屏幕,原告、被告、法官分散三地,通过网络正在同步开展庭审。

  对于相城区法院来说,开展网络庭审并不完全是防疫的选择,疫情前该院就已经着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疫情犹如加速器,加快了其落地速度。1月27日,大年初三,相城区法院紧急召开院长办公会,会议要求上班第一天就要开展网络庭审。

  一声令下,全院干警立即行动起来。金海龙带领技术团队利用春节假期,紧急筹备互联网在线庭审的建设,为疫情期间将诉讼活动有序从“线下”搬到“线上”提供技术保障。法官和法官助理在家电话联系案件当事人,指导网络庭审的操作。

  “在疫情大考中,线下防疫,‘云端’开庭,梦想中的网络开庭已成为现实,相城区法院率先交出了新答卷。”一位参加了在线庭审的律师在朋友圈里写道,下面满是点赞。

  2月3日,这一天,金海龙走了多少路,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清晰记得那天一共开展了22次网络庭审。

  从2月3日到13日,相城区法院在线开庭155次。这个数据受到广泛关注,一篇题为《线上开庭数一度在全国占比达2.5%,这家基层法院是如何做到的?》的报道快速传播开来。相关工作被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

  在线庭审工作受到领导、同事、群众的肯定和认可,金海龙加快创新步伐,带着团队,紧接着实现了两个率先:2月13日,在全市率先使用多方远程视频开庭方式,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四地连线,公开审理妨害疫情违法犯罪案件;2月17日,率先运用互联网视频约谈系统高效审执案件。

  “在线庭审模式绝不是疫情下的‘缓兵之计’,它是司法数字化的大势所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相城区法院电子诉讼改革小组调研了现有在线庭审模式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后,提出扩展在线庭审的应用场景。金海龙带领团队穷极庭审可能出现的场景,创新性地探索出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内网外网实时交互的全新智慧庭审“飓风”方案,实现在线庭审全场景、全覆盖、全互联,为传统法院开展在线庭审提供了相城样本。

  该庭审模式研发出来后,就成功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改案例。金海龙又积极申请,获得了著作权登记证书。

  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后,相城区法院瞄准了司法数字化发展趋势,金海龙带领团队继续在数字化司法领域不断探索、钻研。

  为了抓住相城区作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核心发展区契机,2021年3月,徐建东带领相城区法院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到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参观学习。

  参观结束后,金海龙在院党组的要求下,开始探索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技术在电子送达场景的应用,解决电子送达可能引发的效力争议。

  他与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合作,将电子送达过程中的源数据,包括送达、接收、阅读等行为全部实时上链,实现全业务流程数据的实时存证,确保数据来源可信,不可篡改,为电子送达上了“保险”。

  探索不断,研发不停,成果涌现。

  “飓风执行谈话”成功上线,实现内网单机和在线当事人的直接连线,方便简易。

  首次跨省远程提讯庭审,通过法院专有云网络,便捷化解纠纷。

  全省首创自主研发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地对区块链证据进行可信验证。

  实现全省首家数字人民币诉讼费缴纳场景应用落地,安全高效。

  ……

  截至2021年底,相城区法院的三年发展规划进入到收官验收阶段。2021年,法院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6.42%,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18.06天,12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实现清零,实现了信息化助力审判质效的提升目标。同年10月,金海龙被江苏高院授予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所领导的行装科被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两年来,金海龙为百余家前来参观的法院讲解了相城区法院的数字化建设情况。2020年9月,作为全省5名审判、信息化人才之一,他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援疆工作。相城区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经验得到了更广泛传播。

  二十二载,兢兢业业,金海龙是相城区法院信息化的“拓荒牛”,在智慧法院建设的沃野上深耕细作,毫无怨言。

  “好的,我一会儿就过去。数字化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咱们再沟通一下。”采访接近尾声时,金海龙接了一通电话。

  看来,在智慧法院建设上,金海龙又要有新动作了。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