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记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毛金林
2011-03-02 08:45: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卫建萍 金文斌
  “法律不是万能的,有时候需要我们用‘心’去填补情和理的缺憾。有了用‘心’的愿望,才会为了抚慰当事人而怀着感情耐心倾听,共鸣于他的所失所得。”作为一名有着24年基层实践经验的法官,毛金林在交流审判感想时如是说。自2000年至今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的毛金林拥有8848件的结案量,87.8%的调撤率、零瑕疵改判、零涉诉上访,41面锦旗、87封表扬信,13次立功嘉奖,多次当选办案标兵、办案能手的优秀成绩单,可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是在做好“人民法官”这份天职。近日,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

  昔日家暴成“浮云”

  当事人朱银娣曾用“苦难”来形容自己的婚姻生活,面对有“家暴”劣习的丈夫和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家庭,她的内心充满着难以取舍的苦闷。虽然她选择了用法律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但是关于离婚与否的抉择,对于内心并不够坚强的她来说仍然是个难题。

  毛金林拿着朱银娣的一纸诉状,读到的是她那惨痛的现状,也理解她走投无路的窘迫。一方面,法官的正义感不允许他在看到弱势方的验伤报告时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材料中反映出的多年积累而成的殷实家产也让他看到了这段婚姻曾经的美好。

  在庭审之外,毛金林从朱银娣的亲戚处偶然了解到,其实朱银娣考虑过不离婚,但又担心丈夫改不了坏脾气。为了解双方的真实矛盾,毛金林向当事人住所地的邻居和当地居委会调查事实,发现其实双方的关系在不发生冲突时还是很和睦的,这一点朱银娣自己也予以认可。问题在于丈夫对一贯内向的妻子在外社交产生了不安全感,这种因为过度关护而引发的猜忌最终经由暴力手段排遣出来,伤害了夫妻感情。朱银娣10岁的儿子也对毛金林说:“请你不要判我爸爸妈妈离婚,我会做他们的工作,请求你挽救我们的家庭。”

  毛金林凭借自己多年的审判经验,用心揣摩这起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内心的真正诉求。在法庭上,他以双方感情未破裂,但被告存在严重过错为调解主线,在调解的同时对朱银娣的丈夫进行严肃的教育批评。

  一场官司让朱银娣的丈夫痛改前非,和好如初的两个人一起给法院送来锦旗。锦旗上写道:“人民法官为我家,再创和谐新家园”。

  毛金林说:“民事审判工作是朴实无华的,它没有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家长里短。它牵涉到了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所以,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寻找迷雾背后的真实,去融化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冰山。”在他看来,司法为民就是在审判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群众观念,重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声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情法交融。而这些,要靠每一名法官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用“心”实践出来。

  为“发酵”的情绪找一个出口

  一起简单的案件,或许隐藏着当事人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或许还原着有关承诺和背叛的种种细节。离婚不久的赵祥就这样被一对母女以借贷纠纷告上法庭。

  拿着白纸黑字借条的两名原告其实是赵祥前妻的母亲和胞妹,毛金林通过第一次接触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双方的矛盾焦点不是在债权债务关系上,而是关于赵祥和前妻家庭对孩子抚养权的争夺上。毛金林意识到,这起借贷纠纷如果简单地以判决处理,不仅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让纠纷更加复杂。况且赵祥的前妻长期在日本工作,原告起诉的债务又是形成于赵祥的婚姻存续期间,同时该笔债务的形成还牵扯到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和房屋归属,就算仅仅处理借贷案件,本身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毛金林清楚这起纠纷不管形成还是解决的关键点都不是借贷关系,他仔仔细细查阅了赵祥此前的离婚案件卷宗,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纷争的转机。

  在主持借贷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当原告口口声声说“把钱还给我们”的时候,毛金林用调查债务形成时具体事实的提问引导她们讲述对赵祥这个曾经的女婿和姐夫的种种不满。

  母女俩竹筒倒豆子般地宣泄着心中的怨气,并对一直耐心倾听的毛金林产生了信任,有了让这位法官来解决他们借贷关系掩盖下真实纠纷的意愿。毛金林抓住有利时机,替双方权衡了离婚后关于抚养、财产变化的各种利弊,然后又从情感入手,帮助双方回忆和睦时期的情景,并以被抚养的下一代为焦点拉紧双方的亲情纽带。毛金林想要解决的,不仅是法律的正确适用,不仅是案件的完美审结,同时也是当事人内心的纠结。

  赵祥最终和原告母女俩在法庭上握手言和。对于这起案件,毛金林的体会是:“人内心的冲突甚于法条的冲突,我们办案子不能机械,要了解他们的症结,花心思帮他们解决。”

   “我们信任法官”

  在毛金林承办的案件中,用“心”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起借贷案件,被告在外东躲西藏,扬言:“我借钱不赖,无钱还债,要命一条。”毛金林了解到被告的对抗情绪,没有简单判决。他走访居委会调查,找到了被告母亲家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住址。他几次到被告母亲住处寻找被告,并和被告父母真诚平等地交换意见。眼看儿子欠了钱,法官还如此亲切平和,被告的父母十分感动,他们说“我们信任法官”,并表示愿意帮助寻找被告,劝说他积极参加诉讼。在开庭那天,年近80岁的老母领着被告从宝山乘车近3小时赶到长宁法院参加诉讼,并拿出借来的钱款表示愿意先归还一部分。因为被告方的诚意,双方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另一起借贷案中,被告负债累累后更兼病重卧床不起,不能来法院应诉。毛金林认为简单的缺席审判必然会加剧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且也会给今后的执行带来困难。他好几次主动上门,向被告和家属解释法律规定,释明不积极参加诉讼的后果,同时也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倾诉。在家属主动表示愿意作为被告的代理人应诉后,为了不影响被告家属的工作,毛金林特意安排在星期日开庭,当事人对此十分感动。

  还有一起案件,原告提出返还借款160万元的主张,却仅提供一份130万元的借条,原告对能否胜诉忧心忡忡。毛金林接手案件后并没有急着开庭,而是多次与被告电话沟通。出于对毛金林的感激和信任,被告主动承认了借款160万元的事实。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毛金林时常回忆起他当年初任法官时的生涩,那时他为情理与法理间的艰难选择而苦恼。他说,当时有一位老法官告诉他:“法律条文是冰冷的,可你的心是火热的!”毛金林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就是这句话,让我在这些年的办案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去研究冰冷的法律条文,更让我去关注法律背后的精神,去耐心倾听当事人真正的想法。”
责任编辑:张涵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