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法官史霞忙碌的一天
2012-07-17 08:17:1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沈荣 陈海发
  她是一位法官,在民庭工作18年,如今是立案庭长位置上的第8个年头,管着立案和信访两摊子事,当事人来到法院,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她。

  对这个位置,她说:“这里是窗口单位,言谈举止直接关系到法院的形象,对待当事人一定要有热情和耐心。”

  她是一位军嫂,丈夫是西藏日喀则正团级军官,结婚23年,她仅到西藏探亲过3次。

  对这个身份,她说:“既然嫁给他了,就得对他家好,家里的事不能让他操心。”

  她,就是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法院的军嫂法官——史霞。

  (一)

  6月27日早8点25分,永城法院信访大厅。

  “不给我解决问题,我就不走了,我上访去。”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窗口前,手里拿着一堆材料拍打在桌子上,语调激动而快速。

  窗口里站着一位女法官,40余岁的年纪,身材瘦削,面带微笑。

  “梁大娘,你慢慢说,别着急。”这女法官一边说着一边从窗口里面走了出来,一手拉住大娘的手,一手揽住她的肩,语调温婉亲切。

  这位梁大娘自顾自地越说越激动,女法官就这样揽着她,倾听着,时不时劝解几句。

  这就是史霞——永城法院立案庭庭长。

  8点半,她已经接待了5名当事人,凉爽的清晨,她的脸上已经沁出一层薄薄的汗珠。

  “我每天早上6点钟就来上班,先打扫打扫卫生,再整理一下案件思路,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史霞说,“以前家里有老有小,就7点上班,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早些来。”

  外面进来一名男子,把梁大娘叫走了,史霞微微松了一口气:“她是老上访户了,之前都解决了,又来了。”

  “对这样的老上访户,怎么办呢。”记者问。

  “还是要接待他们,做工作,要是冷淡对待,会更激烈。”史霞说,“我们立案信访大厅,就是要脚踏实地给老百姓办实事,不能让老百姓觉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信访大厅里暂时安静下来了,可史霞并未休息,而是走向门外的小广场。

  (二)

  永城法院的立案大厅和信访大厅分布在大门两侧,当事人不用进法院,不用过安检,就可以到这两个大厅办事。大厅前,还有一个小小广场,这会儿,已经有零零散散的当事人停留在此。

  史霞看到一位老大娘站在墙边,便走过去。

  “已经形成习惯了,看到有人站在这,就过去问问有啥事。”史霞对记者解释。

  一番谈话之后,了解到这位大娘是因为孩子被人打伤后,判下来的医疗费未执行到位的问题来找承办人,史霞当即掏出手机打电话给承办人,却没打通。

  史霞马上让大娘进入信访大厅,先做登记。登记完,史霞又打电话给承办人,这次通了,她把事情解释了一番,又将电话交给大娘,只看见大娘连连点头。

  挂掉电话,史霞说:“放心吧,承办人都说了,尽快给你弄,执行不到位是因为对方执行能力不行,我们也想一次执行到位,再催催,要还不行,我下乡去看看到底什么情况,你以后来了就找我。”

  听了这些话,大娘满意地离开了,临走前,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个法官说话好好的。”

  送走大娘,只见一位大爷从信访大厅里走出来,一边跨上摩托车,一边笑着冲史霞说了一句:“回头你再帮我说说呗,我请你吃饭。”

  “客气啥,快回去吧。”史霞笑着。

  “我早上接待他了。”史霞和记者解释,“把他带到业务庭的同志那,把案情介绍了一下,他很感谢我。”

  说完,史霞朝大门左侧的立案大厅走去,“我每天就这样两边走,立案庭和信访大厅都是我负责。”她说。

  (三)

  永城法院立案庭是由六名女法官组成的女子立案庭,这会儿,她们都在忙碌着。

  进来一名中年男子,史霞一见他,忙高兴地迎过去:“你来了,快坐下歇歇,那事咋样了,可得谢谢你啊。”

  这位,是马桥法庭人民陪审员刘庆材。他今天来法院开庭,顺便来向史霞汇报一起纠纷的调解进度。

  这是一起土地使用权纠纷。

  卞某是一位盲人,因宅基地问题和邻居产生纠纷,遂咨询律师。该律师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来到立案庭,申请立案并做了登记。

  史霞看到后,立即打电话过去询问。第二天,又邀上刘庆材一起,到村里去,找到村支书了解情况,并到双方家里去,了解到两边都对争议土地没有所有权证,此事并不属于法院职权范围之内。但史霞并未撂开不管,而是向镇政府、村委会进行了情况说明,又委托刘庆材跟进调解。

  刘庆材说,现在已经调解好了,卞某和邻居已经握手言和。

  史霞轻松地笑了。

  对来法院的每一个老百姓负责,是史霞一贯的工作态度。

  (四)

  在院长办公室,记者采访到另一个故事。

  冯金龙一走进办公室,就激动地握住永城法院院长江长涛的手说:“您慧眼识英才,我遇到清官了,事情解决得太满意了。”

  冯金龙是一起土地补偿款纠纷的当事人。2010年,原告王某因不满村民集体研究做出的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告上法庭,法庭未经调解,便判决王某胜诉。判决书还未及送达生效,冯金龙等8人代表200多名村民就来到法院找到院长江长涛,江长涛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将此案交给史霞办理。

  “当时我们很不满,打算不行就上中院,上高院,上北京。”冯金龙说。

  情况很严重,史霞了解清楚来龙去脉,又亲自到村里两次了解情况,发现争议土地本来不归王某所有,只是事实耕种了数年,遂组织双方达成调解,将土地附着物折价补偿给王某,其余另行分配。

  纠纷圆满解决,村民们给史霞送来了一面锦旗,写着“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

  冯金龙说,这件事过后,村里的人对史霞很满意,有啥事都愿意找她。“这事都过去两年了,前几天还有个村里人找我要史庭长电话呢。”他说。

  (五)

  记者跟着史霞来到位于法院大楼四楼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属于立案庭6人共享。

  走进办公室,记者看到四个大柜子,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卷宗。

  此前,已经听江长涛介绍,以前信访无卷宗,可到了史霞这里,反映材料,调查笔录,法律文书都整齐规范地装订成卷。兄弟法院都到永城来学习取经。

  才坐下,史霞的电话响了,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焦灼而急切。

  在电话里,史霞时而严厉时而慈爱,“你态度好一些,先给人买点水,叫声大爷,再说工作上的事。”

  “工作一定要办好,要有大局意识。”

  放下电话,史霞说,是立案庭一位法官打来的,今天她被抽调去参加联合接访,刚开始应对这种场面有些惊慌。

  说着说着,史霞嗓子沙哑起来:“说话说太多了,嗓子长了个小结。”史霞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

  记者忙问:“要紧吗?”

  “没啥大事,大夫说要动个手术,可是做完了要休声一个月,我这工作哪能不说话呢,就算了。”史霞说。

  不肯做手术,只好拿了药回来吃。史霞说,家中80多岁的老父亲很心疼她,亲自帮她熬了药,在家吃一次,带到单位又吃一次。

  说起家庭,史霞的眼眶湿润了。

  (六)

  “我不能给他添麻烦。”说起丈夫,史霞很坚定,“他长期在西藏服役,很不容易,我要替他看好这个家。”

  年轻的时候选择军人,并未想到往后的日子会怎样艰难。但要独力支撑起一个家,背后的付出是别人想不到的。

  公公早逝,婆婆长年生病需要照顾,丈夫是长子,两个弟弟的工作和婚事都是由这个大嫂来操持。

  婆婆病危去世时,恰逢西藏3·14暴乱,丈夫回来三天便走了,史霞一手操办了丧事。

  按政策规定,史霞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可结婚23年,史霞只去了西藏3次。丈夫已经是正团级军官,家属可以随军,可史霞放不下工作,也放不下这个家。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西藏探亲,那时候刚提了审判员。回来以后心里很内疚,觉得耽误了工作,还跟领导保证,一定好好工作,把时间补回来,再也不放假了。

  年轻的时候,因为她不去,小两口也闹了些矛盾,可时间长了,丈夫也开始理解并支持她。如今,两人虽然天各一方,却依然是相互的依靠。

  “我这辈子没愧对任何人,除了孩子。”史霞说。

  1993年出生的独生女儿,如今已经在西安上大学了,念的是法律专业。上大学的时候,是托别人送去的,她手里有案子走不开。

  “孩子打小就知道,不能碰水碰电,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任何人都不给开门。”史霞说着,抹起了眼泪。

  生病没人管,上学没人接送,孩子没少闹脾气。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理解了妈妈,“她有一次跟我说,‘妈,我现在明白了,你也不容易’。”史霞说。

  对父母,史霞也颇有愧疚,为照顾婆家,父母她管得少,好在上面还有5位哥哥姐姐。现在家里轻松一些了,晚上只要不加班,她就到父母那里去,多陪陪他们。

  “我跟他们说,等我退休了,别人谁也别管,就我伺候你们,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他们就笑。”想着以后的生活,史霞也笑起来。

  (七)

  史霞的电话又响了,还是立案庭那位同事打来的。

  听着电话,史霞满面笑容:“好,好,我就说你能行嘛,你要是不行也不能让你去啊,辛苦了,早点回来。”

  挂掉电话,史霞高兴地说,都解决了。

  一个忙碌的上午即将过去,中午短暂的休息之后,史霞依旧会像一只勤劳的陀螺一样在立案庭和信访大厅之间打转。

  在旁人看来,她过于勤劳和忙碌了,但在她自己看来,这一切再自然不过。作为一位军嫂,她在自己岗位上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毫不逊色于保家卫国的军人。

  对今后的生活,是否要和丈夫团聚,史霞说没想那么远,她只想兢兢业业的把当下每一件工作做好。

  史霞的工作成果是看得见的,今年上半年,永城法院共审查立案民商事案件1605件,诉前调解381件。而接待来访、咨询群众是486人次,判后答疑161人次,共化解各类涉诉信访案件28件。

  从下发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进京访数量为零。

  荣誉也随之而来,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个人二等功……不胜枚举,但对史霞来说,这些都是过去时了,不重要了。

  重要的永远是今天,是明天。
责任编辑:边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