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致和 笃行致远

——重庆渝中区法院聚力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2019-06-13 09:16: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小康 罗诚
 

  三千年历史在此交合,长江、嘉陵江在此汇合,政治、经济、文化在此结合,时尚与传统在此融合。这就是重庆母城——渝中区。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立足“和合之城”,深耕“和合文化”,将“和合之道”运用到调解以及速裁工作中,努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法治为魂:滤纠纷于诉外

  “大家好,我是湖广会馆社区的法官曾亚妮。今天,我给大家讲讲物业方面的知识,大家有什么法律问题也可以咨询。”5月30日上午,朝天门街道的一场“见面会”“宣讲会”“答疑会”,吸引了上百名居民参与互动、围观叫好。

  “每季度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有时候是关心小朋友的,有时候是照顾老人家的,很有用。”一位老婆婆这样说。

  “社区法官活动开展了很多年,司法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尊法崇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得以进一步形成。”诉讼服务中心主任何滢介绍道。

  渝中区法院立足辖区面积小、居民聚集、矛盾多发的特点,在每个社区设立“社区法官工作室”,79名法官与79名特邀调解员“一对一”沟通协作,2018年,化解矛盾纠纷1237件,引导理性诉讼341件。

  今年4月,渝中区法院紧扣渝中“6大重点产业、8大服务业集聚区、11个街道、79个社区”,成立司法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积极构建全覆盖渝中“6+8+11+79”发展格局的司法服务保障体系,院领导及责任部门精准链接园区、街道、社区,倾听一线声音,现场答疑解惑,纾解矛盾纠纷,得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的好评。

  法官进社区,法治入人心,“司法为民”有平台、有载体,“诉源治理”有实招、有实效。

  调解为根:化纠纷于诉前

  2011年,渝中区法院设立全市首个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相继建立婚姻家庭、交通、工伤、保险等12个诉调对接平台,79名法官与79名调解员联动协作,构建起“1+12+79+7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工作永无止境,“诉源治理”“诉非衔接”永远在路上。

  近日,渝中区委政法委、渝中区法院、渝中区司法局在渝中区法院揭牌成立“诉调对接·速裁中心”,下设9个调解室,每个调解室选派2名专职调解员、1名辅助人员,通过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等方式,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力争诉前解决10%的案件。

  记者跟随走访了调解工作室,“精心”二字一点都不夸张。在这里,结合“和合文化”中的山水之和、江河之和、古今之和、上下之和、人城之和、表里之和、时空之和、精神之和,分别量身定制了人民调解、民事、建筑、劳动、商事、物业、医患、金融、律师9个特色调解工作室。

  “我们注重本土文化与调解文化的融合,如‘守中致和’理念,意指深耕渝中‘和’文化,守卫公平正义,让调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渝中区法院副院长叶永忠详细地介绍其设计理念。

  “像这个劳动纠纷调解室,主题为‘上下相济’,合羮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雇佣双方如同舟行船,唯有同舟共济,方能破浪前行。”叶永忠说道,“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心情态度,不同的调解方式,才会达到较好的调解效果。”

  速裁为本:止纠纷于诉内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同等重要。

  2018年3月,渝中区法院成立速裁审判庭,优化工作机制,配强审判力量,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我们组建信用卡、商事合同、产品责任、劳动争议等4个速裁小组,下设12个专业审判团队,推广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推行简式裁判文书,适用‘类案智能专审’平台,大约五成案件30天内审结,七成案件60天内审结。”速裁庭庭长李彩霞介绍。

  一位金融机构代理律师告诉记者:“渝中区法院组建信用卡纠纷案件专审团队,很专业,效率高,平均审理时间20多天”。

  2018年,渝中区法院速裁快审成效明显,占比16%的15名法官审结55.6%的17495件民商事案件,预计今年将快审快结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一项复杂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渝中区法院将始终秉持“守中致和、笃行致远”的理念,立足渝中、守卫正义,达致和解、促进和谐,坚持不懈、知行合一,顾近看远、久久为功,誓将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行到底,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最好的诉讼服务、审判效益、执行兑现。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