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执行难法院有哪些“秘密武器” 代表声音
2017-03-12 23:41:17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高洁 王海鹰 陈晓波
  去年全国两会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郑重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一年过去了,人民法院的承诺完成得怎么样了?破除最后一道藩篱的秘密武器都有什么?出席全国两会的与会代表们有何看法?

  目标倒计时,让我们看一看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各级法院如何打赢这场硬仗。

  部委伙伴给力

  【秘密武器】基本解决执行难,离不开伙伴们的支持。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都是一起向执行难发力的给力小伙伴。

  【数据显示】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查询范围,从最初的20家银行的1类存款信息,扩展到现在的13家单位,3400多家银行,账户信息、房屋、存款、车辆、船舶、股票、证券、银联卡消费记录、工商登记等14类16项信息“一网打尽”。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市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认为,多部门联动,联查联控,共同发力,收到1+1>2的效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啸说,基本解决执行难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希望有更多部门、更多力量参与其中。

  大数据、互联网“发力”

  【秘密武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互联网分分钟查到隐秘财产,既有“颜值”又有“科技范儿”的现代工具把“查人找物”这张网越织越密。

  【数据显示】各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614.9万件,执结507.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31.6%和33.1%。执行到位金额1.5万亿元,同比上升54%。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说,执行法官不用再在银行、工商、房管等部门间往返穿梭,“鼠标一点一网打尽”,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执行效率。

  限制“老赖”“上天”

  【秘密武器】推进“信用中国”建设,强力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招标投标被限制、贷款被拒绝、买不了房、租不了高档写字楼、说飞就飞的旅行等11类100余项内容从此与“老赖”无缘。

  【数据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89万例,限制62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229万人次乘坐高铁。依法惩治拒不执行裁判行为,司法拘留1.6万人,追究刑事责任2167人。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说,一上名单,处处受限,我记得有这样一件案例,某“老赖”欠钱不还跑到南极去旅游,结果买不了返程机票,被“困”在南极跟企鹅作伴,只能乖乖还钱。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环境集团环卫工人陈腊英曾经到浙江省高院看过执行活动的直播,她认为,为更好让“老赖”履行义务,推出有力的惩戒机制很有必要,目前来看也很有效。

  执行者强则执行强

  【秘密武器】向法院自身不规范执行“开刀”,全面清理积案,摸清案件底数,建立全国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全程监控,有效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出台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解决执行难提供充分有力的规范依据。

  【数据显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9个。各地法院适时开展8项专项行动。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认为,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执行办案网络平台为执行管理监督装上了“千里眼”和“显微镜”;另一方面,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是破解执行难的治本之策。只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把执行权关进“制度笼子”,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大力推进司法网络拍卖

  【秘密武器】司法网络拍卖,既提高财产变现率,又遏制拍卖中的腐败。

  【数据显示】各级法院累计网拍43万余次,成交额2700多亿元,成交率达到90.1%,为当事人节省佣金81亿元。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所长杨梧说,破解执行难离不开执行工作的改革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多管齐下,才能啃掉执行难的“硬骨头”。

  周强此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曾提到,下一步将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决不让人民法院的判决成为法律白条。

  2017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不少代表委员指出,执行难仍然是一个顽症,其成因复杂,破解难度大。距离承诺的实现最多还剩两年时间,届时将由第三方按照既定的评价体系进行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效果评估,评估中包括230多项具体评估指标。(参与采写:陈晨、潘林青、王成、李亚彪、潘德鑫)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