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的“红色起点”老上海渔阳里6号换新颜
2004-04-28 09:03:48 | 来源:中新网 | 作者:张明
  这是一栋一正一厢的上海旧式石库门房子,属于欧式联排建筑,风格独特。与沪上其它风情万种的老宅不同的是,她有一个雅号:“中国青年的红色起点”,这里就是老上海时期的霞飞路渔阳里六号(今淮海中路五百六十七弄六号)。昨天,做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经过一年的改扩建、布展,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酝酿中国风云人物的摇篮,陈独秀、刘少奇、任弼时、陈望道、李汉俊、肖劲光等名字均与这座红砖小楼联系在一起。一九二0年,渔阳里六号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首个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据一些当事人回忆,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在这栋小楼里,每日自学《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阅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并补习俄语,此后又分批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踏上了漫漫的革命征途。

  有资料显示,当年法租界霞飞路的渔阳里六号原为戴季陶的寓所,戴迁出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杨明斋曾在这里筹设“中俄通讯社”,这是中共建党前夕上海共产主义者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中共的摇篮”。当年在陈独秀等人的指导下,团机关就落户在此。当初为什么选择渔阳里?有关历史专家分析,租界拥有一定限度的自由,闹中取静的环境比较有利开展活动。

  在普通上海人的眼中,今天的渔阳里“既怀旧,又距离时尚很近”,因为其与淮海路众多的国际时尚专卖店仅一门之隔。如今渔阳里六号在整饬一新的基础上,几乎完全复原了内部陈设。馆内除了陈设图片、实物外,还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以及蜡像等展示技术,再现了上世纪的种种景象。“渔阳里”呈现给参观者的是一幅多媒体的百年中国青年历史长卷,幻影成像短剧、三维电脑动画讲述着这个“红色起点”的百年沧桑。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共计六百万人民币的修缮费用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上海青年自发的捐赠。上海渔阳里的历史传奇还将以书籍、电信卡、邮票等来表现。
责任编辑:张亮
网友评论:
0条评论